以世行貸款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開發項目建設為契機
發揮特色資源優勢 做大做強旅游產業
中共天水市麥積區委 天水市麥積區人民政府

(3月25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右二),市委常委、副市長柴金祥(左三),市委常委、秘書長、麥積區委書記蔣曉強(右一),副市長彭鴻嘉(左四)在麥積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克強(左一),區委副書記楊保珍(右三)的陪同下調研麥積區工作。)
近年來,麥積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旅游富市”戰略,突出旅游發展重要地位,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力度,著力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旅游業得到較快發展。2008年,全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98.6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6.5億元,占到了全區GDP的9.6%,旅游從業人員達到1.6萬人。

(3月24日,世界銀行貸款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與開發項目在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正式啟動。)
麥積區自古以來就是隴東南的交通樞紐和商埠“旱碼頭”,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優越的區位條件,使得麥積區發展旅游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當前,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天(水)寶(雞)高速公路和天(水)平(涼)鐵路的建設,天水機場的正式通航,麥積區隴東南交通樞紐的地位將進一步強化,為旅游業大發展創造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條件;隨著天水城市發展重心的東移和區內社棠工業園區、甘泉現代物流園區、天水華能電廠等重大項目的實施,麥積區作為天水工業重鎮和商貿中心的位置將更加顯現,旅游客源市場前景將會更加廣闊;隨著天水市“旅游富市”戰略的深入推進和天水百里生態風情旅游線規劃的啟動實施,麥積區旅游重點區的位置將進一步突出,豐富的自然、歷史、人文旅游資源將進一步得到開發利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可以說,麥積區迎來了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必須積極應對,搶抓機遇,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精神和更加得力的措施,堅定不移地實施“旅游富市”戰略,努力實現旅游業發展的新突破,確保旅游綜合收入增幅高于全區GDP增幅,力爭“十一五”末旅游綜合收入在2007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為實現“兩個提前一年”奮斗目標(即到2009年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到2010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確定的主要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卦臺山祭祀伏羲)
一是大力營造旅游發展環境。堅持把旅游產業發展擺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快制定出臺扶持旅游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建立旅游業發展專項基金,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和投入機制,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對旅游產業的開發和引導,堅持“只求所在、不爭所有,只求發展、不爭歸屬”的原則,加強統籌協調,提供高效服務,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形成上下一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切實加大旅游業發展宣傳力度,扎實開展創建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游城市活動,牢固樹立“人人是形象、處處是風景”的意識,努力營造人人關心、支持、理解旅游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是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依托資源優勢,以歷史文化為特色,著力打造四大旅游品牌,以此帶動全區及全市旅游業發展。即:打造伏羲文化旅游品牌,突出伏羲文化特色,加快卦臺山景點開發建設,吸引全球華人追宗探源、尋根祭祖,使伏羲文化旅游品牌成為天水旅游業的龍頭。打造麥積山石窟文化藝術旅游品牌,深入挖掘石窟藝術文化,加快改善以麥積山石窟為中心,包括仙人崖、凈土寺、小隴山植物園等在內的主要景區基礎設施條件,加大街子溫泉、曲溪、黃家峽等附屬景點的開發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石窟藝術名山奇峰欣賞游,使麥積山石窟文化藝術旅游品牌成為全國石窟藝術文化旅游的精品。打造生態休閑游品牌,深入挖掘和利用天寶高速公路沿線自然景觀,全力實施天水百里生態風情旅游線建設項目,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培育壯大以麥積后川為代表的鄉村旅游農家樂項目,建設全市、全省新型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熱線。打造高新農業觀光游品牌,依托天水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大力發展以城郊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社棠中山萬畝葡萄基地及三新陽地區6萬畝鮮食葡萄出口基地為主的生態農業觀光游,力爭“十一五”末建成全省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新亮點。通過打造四大旅游品牌,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使各景區、景點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優勢,促進麥積及天水旅游業的大發展。
三是強化宣傳推介促銷。著眼于發展大旅游、建設大市場、培育大產業,以旅游整體形象宣傳為核心,注重科學策劃與優化組合,突出旅游資源特色,精心包裝旅游品牌,加大投入,擴大對外宣傳推介。在宣傳形式上,堅持直觀宣傳和間接宣傳并舉,在做好媒體宣傳的同時,深入挖掘伏羲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及秦文化等深層文化內涵,通過制作好的劇本、專題片和爭取一些主流媒體在區內舉辦有較大影響的各類藝術交流活動,全方位宣傳麥積,推介天水。在宣傳內容上,把旅游宣傳貫穿于全區各行各業,多層次、多角度推介麥積的旅游特色、自然風貌、風土人情、旅游商品等,提高旅游宣傳促銷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視野,加強橫向聯合,注重加強與兄弟縣區及西安、寶雞、九寨溝、銀川、蘭州等周邊地區聯姻結親,實現麥積旅游產業與全省及周邊地區旅游產業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總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四是加快改善基礎條件。堅持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搶抓西部大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寶天高速公路即將開通三大機遇,以渭濱新城馬跑泉片區開發建設為突破口,積極實施“東擴、南伸、西進”的城市發展戰略,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擴展城市規模,加快配套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以城市化推動旅游業的大發展。同時,從“食、住、行、游、購、娛”等各個消費環節出發,著力加強景區景點的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停車場、環保公廁、旅游標識、安全救護、購物市場等設施,不斷改善景區景點的基礎條件,使景區景點能夠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群,形成整體景觀,發揮整體效益。
五是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管理體制上,在遵循“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下,按照旅游業的特點和旅游市場發展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劃和職能部門的界限,加快推進景區景點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支持旅游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建設旅游企業集團,加強區域旅游政策協調,建立無障礙對等互惠和旅游人才流動機制,通過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區域合作,發揮好旅游的集散功能,共同推進旅游業又快又好發展。投融資機制上,堅持國家、地方、集體、個人一起上,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拓寬融資渠道,多措并舉突破制約旅游業發展的“瓶頸”。對小景區、景點項目采取轉讓、租賃、資源折股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整合資源,盤活存量,做大增量;對重點景區、景點,鼓勵民營企業以及個體私營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參與旅游產業的開發和建設,對大的旅游投資項目采取參股控股,經營權拍賣等方式,廣泛吸引資金;對開發價值較大、相對獨立的部分景區、景點,通過拍賣開發權、經營權、管理權,廣泛開展招商引資,由有投資實力的企業或個人開發建設,全力盤活資源,提高旅游效益。
旅游業是發展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也是一項產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綜合性經濟產業。加快旅游業發展,有利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帶動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和文化娛樂的市場繁榮,進而促進金融、保險、信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相信,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深入實施,隨著寶天高速公路和寶蘭客運專線的開通,通過世行貸款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開發等項目在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實施,麥積和天水的旅游業必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必將有力地促進麥積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加快“打造經濟強區,構建和諧麥積”進程。

麥積區旅游概況
麥積區地處陜、甘、川之要沖,是甘肅省和天水市的“東大門”。現轄11個鎮、6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0萬。全境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東西長123公里,南北最寬處50公里,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境內森林覆蓋率68%,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副其實的隴上“小江南”。
麥積區境內現有國家、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5處,自然景觀20多處,已開放的景區(點)14處,可開發的旅游資源多達上百處,“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麥積山石窟、人文始祖伏羲畫卦圣地卦臺山、天水“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小黃山”石門以及九曲清幽的曲溪、薈萃珍奇物種的小隴山植物園、凈土寺及東柯草堂、雙玉蘭堂等名勝古跡不勝枚舉、聞名遐邇,既是中外游客觀光旅游的理想境地,也是西北地區最佳旅游避暑勝地。
區內現有旅游星級飯店6家,其中4星級1家,3星級2家;非星級飯店20家,標準客房2000余間,床位4000多張;農家樂經營戶100多戶,國際、國內旅行社6家,專業導游和景區(點)講解人員120多人,專線旅游客運車輛50余輛,旅游從業人員達1.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