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 突出特色
全力開創麥積區農業發展新局面
□麥積區委副書記 馬兆讓
2009年,麥積區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為重點,緊緊圍繞促農增收“六大工程”建設,努力克服金融危機、自然災害、農產品市場異常波動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持續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6.23億元,較上年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99元,較上年增加234元,增長10.8%。
2010年是全面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第一年,也是全力鞏固“十一五”發展成果,精心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一年。
今年全區農業工作的發展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總攬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緊緊抓住第二輪西部大開發后十年發展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歷史機遇,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精神,深入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六大工程”,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以果品為主導,以畜牧、蔬菜為兩翼,以“兩山一片一線”為重點,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有序推動城鄉一體化,促進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主要目標是:完成以優質花牛蘋果為主的果品10萬畝,建成蔬菜基地12萬畝,新發展專業村7個,百頭養牛場4個,規模養殖戶330戶,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546元增到2010年的3004元,2010年解決貧困人口0.8萬人,下降到4.92萬人。

整合項目,集中優勢,辦好七個特色農業綜合示范點
一是三陽川川區萬畝農業綜合示范區建設,在中灘鎮、石佛鄉、渭南鎮種植蔬菜41069畝,配合抓好山東威龍集團2萬畝葡萄標準化生產及20萬噸氣調庫建設。二是王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康晟示范園建設。在抓好原有1000畝果園管理的同時,新建果園1000畝。三是卦臺山——郭王10公里蘋果長廊康晟源合作社農牧結合示范段建設,新建果園3000畝,并開展果園養雞示范。四是九龍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循環農業綜合示范點建設,新栽優質花牛蘋果700畝,抓好2000畝花牛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建成九龍山禽業公司44萬只蛋雞場及育雛雞場,并與潔通公司聯合搞好雞糞入園循環農業示范;以元谷堆造林綠化為重點,栽植刺槐33萬株,造林1000畝,主干道沿線栽植行道樹;完成九龍山禽業至潔通公司道路硬化工作。五是甘江溝萬畝花牛蘋果示范基地百佳信示范區建設、百佳信蘋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等2200畝花牛蘋果建園及覆膜、果園管理工作。六是曹溫梁萬畝花牛蘋果基地建設,完成1.7萬畝果園建設及曹石——楊灣新農村建設示范區沿線果園后續管理。七是抓好石佛導流山千畝花牛蘋果示范園建設,認真完成3800畝的土地整理項目,配套完成上水工程,并對新修的15公里道路進行改造。

傾注精力,打造典型,全力抓好農業12個單項“亮點”
認真實施社棠工業園區10.056km防洪治理堤防工程建設。續建完成五龍三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五龍鄉、中灘鎮完成供水管網、村級調蓄水池及入戶工程。抓好甘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甘泉鎮完成水源、管理站、管網工程。組織實施甘泉鎮謝家溝高愣梁流域萬畝梯田綜合治理示范工程。狠抓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在甘泉鎮建設蔬菜塑料大棚524座。對麥甘公路麥積段進行綠化,在花牛鎮、渭南鎮、中灘鎮、新陽鎮、琥珀鄉完成50公里綠化帶。全力實施旱作農業項目,分別在五龍鄉和中灘鎮打造1000畝集中連片示范點,在麥積鎮紅崖片區建集中連片1500畝。進一步加強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在馬跑泉吳家崖村新建設施蔬菜180畝;在甘泉新建設施蔬菜200畝;在新陽沿河村新建設施蔬菜70畝。全力抓好2009年度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甘肅豐收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000噸馬鈴薯變性淀粉和5000噸水晶粉制品加工項目。完成東柯河流域、花牛鎮南山九峪村火燒廟、東柯河流域潁川河流域果樹盤鋪膜4600畝。抓好花牛鎮上灣片區3000畝、南山花牛蘋果標準化生產1000畝的蘋果基地建設任務。抓好馬跑泉鎮團莊村等8個第二批市列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各項工作,確保順利通過市上驗收。

城鄉并重,統籌發展,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
緊緊圍繞“13345”區域發展戰略和“到‘十二五’末期全區經濟總量躍居全省十強縣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二十強縣區”奮斗目標,搶抓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科學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為全省、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出經驗,樹樣板。具體要堅持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虛實結合。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城鄉一體化發展專項規劃,按規劃安排項目,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二是點面結合。根據現實基礎和財力許可,條線突破,試點示范,以點帶面,有序推進。三是軟硬結合。從道路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事業等項目入手,加大硬件建設力度,夯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物質基礎。通過改善環境,加大引導教育力度,逐步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轉變。四是大小結合。通過“路面硬化、路燈亮化、村莊凈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小五化工程建設,推進“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環境生態化、居住社區化、農民知識化”大五化發展,力促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靠實責任,狠抓落實,全面提升農業和農村工作水平
一要進一步靠實責任。圍繞農業農村工作各項重點任務,區上與鄉鎮、農口部門簽訂了農業工作責任書,建立四大組織領導包抓責任制,各業務部門確定科級干部具體負責落實,形成區上分管領導抓部門,部門抓鄉鎮,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新局面;二要進一步創新機制。為確保2010年農口部門責任書落實,按照“周報表、月小結、季督查、年考核”制度,對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和區直有關部門,單位重點項目主要工作進展情況開展現場督查、評比,對當年責任書的完成情況進行平時和年終考核,確保全年各項任務的全面完成;三要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政策、信息、資金、融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認真落實每年將區級財政新增財力的20%用于特色產業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農業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資源、項目、資金向優勢產業建設集中的格局,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四要進一步強化培訓。整合農業、扶貧、教育等培訓資源,認真落實“陽光工程”等培訓項目,突出實用致富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兩個重點,培養新型農民,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發揮科技人才作用,推進該區農業產業化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