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是這樣煉就的
——天水市麥積區切實加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

“區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親自給我們做輔導,幫我們理思路,出點子,解難題,談發展,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村民‘當家人’的責任和肩上的擔子,也讓我們深受鼓舞。”麥積區元龍鎮和平村女支書王喜翠在近日舉辦的全區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上興奮地說。
近年來,麥積區通過建立健全選拔任用、教育培訓、激勵關懷、管理監督等相關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拓寬視野,選優配強村民“當家人”
堅持“一好雙強”選任標準,拓寬選人渠道,通過“公選、改選、選派”等方式,打破地域、身份、職業界限,選優配強村級班子。自2007年村“兩委”換屆以來,先后分兩批對全區績效考核排名末位的后進村“兩委”班子成員進行了調整,對發展緩慢、群眾意見較大、績效考核排序靠后的47個后進村依法進行了改選。提高年薪至8000元,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了35名村黨支部書記。從市、區機關選派30名優秀黨員干部到后進村擔任第一書記和副書記,形成了“學習、競爭、創優”的工作局面。對17名到村任職的大學生“村官”實行由鄉鎮黨委成員“幫培”和村干部“幫帶”“二幫一”傳幫帶制度,幫助大學生“村官”增長才干、發揮作用。同時,按照1:2的比例,建立了800多人的村干部后備人才庫。

教育培訓,提高“當家人”的能力
把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納入整個干部培訓規劃,突出“實際、實用、實效”,大膽創新,采取“菜單式”培訓模式,讓村黨支部書記根據需要“點菜”,邀請專家、教授“配菜”,學員在討論、交流中“品菜”,確保村黨支部書記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區級及以上的集中輪訓。堅持實施“村干部學歷教育”工程,目前全區已有124名村干部在市、區黨校取得了大專以上學歷,在讀154人,培養了一批“不走的大學生‘村官’”。同時,延長培訓鏈條,創建了下曲萬畝山地葡萄、南山萬畝花牛蘋果、曹石新農村建設、后川農家樂旅游等多個不同特色的村干部培訓服務基地,充分發揮了典型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激勵保障,激發“當家人”的活力
制定出臺《麥積區村干部待遇激勵保障機制實施細則》,為現任所有村干部辦理社會養老保險,對連續任職20年以上且正常離任的村干部,每人每年發放300-800元生活補助。建立村干部工資報酬正常增長機制,2009年全區村干部平均報酬達到4471元,較2007年增長了70.2%,今年進一步提高到6000元。堅持“實績論效”,將39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和1名優秀村主任的年報酬提高到8000元的基礎上,今年又提高到1萬元。實施從優秀村干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試點工作,有4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通過考錄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同時,積極推選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擔任鄉鎮黨委委員和“兩代表兩委員”,參與重大事項決策管理。全區有17名村黨支部書記通過公推直選擔任了鄉鎮黨委委員、有37人當選區級以上黨代表、38人擔任區級以上人大代表、5人擔任區政協委員,真正讓村黨支部書記在政治上有了“奔頭”、工作上有了“干頭”、待遇上有了“甜頭”。
規范管理,讓黨的“基石”更穩固
實行任期目標責任管理制,圍繞村黨支部書記五項職責,提出任期目標和年度計劃,與鄉鎮黨委簽訂責任書,并向黨員群眾作出承諾。制定出臺《村級班子及村干部績效考核辦法》,每半年組織一次績效考核,考核結果為優秀、良好、稱職、基本稱職的,分別按120%、110%、100%和80%的比例發放績效工資,考核不稱職的不享受績效工資,并予以調整。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堅持《村黨組織書記監督管理制度》、《村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制度》、《下派干部管理辦法》、《提高財政工資報酬待遇的優秀村和“公選”村黨組織書記管理考核暫行辦法》和《村級黨組織議事規則》,確保村黨支部書記嚴格按程序辦事,制定實施《認定調整不合格村黨組織書記暫行辦法》,形成優勝劣汰、進出有序的村干部任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