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中共天水市麥積區委書記 蒲 軍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戰略目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區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麥積區作為全省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縣區,擔負著探路子、創經驗、樹標桿的重任。為此,我們立足區情,搶抓西部大開發、關天經濟區建設、天水發展大城市三大機遇,以“13345”區域發展戰略為統領,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為突破口,著力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城鄉一體化是一項戰略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實。今后我們要在遵循總體規劃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方式,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一、理清發展思路。要以城鄉統籌一體化為目標,以城中村改造和鄉村土地流轉為兩大抓手,以率先突破城鄉社會保障、戶籍管理、公共服務改革為動力,以推進工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土地適度集中規模經營、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全區城鄉一體化工作將按照三步走的思路,2010年啟動,3年內取得重點突破,5年初步形成產業發展城鄉聯動、基礎設施城鄉配套、公共服務城鄉協調、社會保障城鄉覆蓋,10年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二、明確發展目標。到2012年,全區統籌城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農業現代化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明顯成效。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保持在10%以上,達到3500元以上,城鎮化率達到38%(按戶籍人口計,目前為24.5%),城鄉實現相對充分就業,城鄉義務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化、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趨于基本均衡。到2014年,統籌城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完善,“三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鄉差距明顯縮小。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保持在12%以上,達到4500元以上,城鎮化率達到40%(按戶籍人口計),城鄉實現充分就業,城鄉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實現均衡協調發展。

三、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我們將全區17個鄉鎮按照三種類型分步加以推進。第一類為城郊鎮和涉農辦事處,主要是花牛、馬跑泉、甘泉、社棠、麥積鎮和道北街道辦事處,這些都是市列及區列試點鎮,經濟基礎好,產業發展快,我們將本著典型引路、率先突破的原則,全力推進試點,為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走出新路,創出經驗,5年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目標。花牛鎮將突出市場建設、新農村改造、產業提升三大重點,加快與城市發展的融合;馬跑泉鎮將突出城中村改造和片區開發,著力改善人居條件和發展環境;社棠鎮將充分發揮工業企業集中和天水經濟開發區建設的優勢,突出抓好街景整治和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努力走出以工促農的新路子;甘泉鎮將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蘊,抓好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突出抓好仿古式小城鎮開發改造;麥積鎮將圍繞麥積山景區優勢,突出抓好農村衛生清潔工程和以“農家樂”為主的餐飲服務業擴容提升及景區八個自然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旅游產業的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道北街道辦事處將集中實施張、呂、何、寨4村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條件,縮小城鄉居住差距。第二類為河谷川道地區、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包括伯陽、元龍、東岔、中灘、渭南、石佛、新陽等鄉鎮,重點發展高效設施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商貿服務業,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和完善農村集貿市場綜合服務功能,力爭使中心村、重點村道路硬化和舊街區改造為主的小城鎮建設取得明顯效果,5年后7鄉鎮接近城鄉一體化標準。第三類為相對邊遠的鄉,包括利橋、黨川、三岔、琥珀、五龍等鄉,充分利用寶天高速公路、310國道、麥甘公路等交通便捷條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能力,力求城鎮化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