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文化古鎮”的樣板
——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國家AA級旅游景區——鳳凰山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頭連著文化古鎮的百年滄桑,一頭連著現代都市的文明之光。
麥積區新陽鎮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文化名鎮,當代文化名人霍松林、郭克、雷達等均生于此。由于傳統文化的脈絡清晰,歷經460余年風雨滄桑的該鎮胡家大莊村,2012年被列入最具保護價值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彈指一揮間,誰能相信,如今新陽鎮一條條水泥“玉帶”環村莊繞田野,一畦畦碧草繁花傍新居映藍天,一套套基礎設施聚民心惠民生……走進新陽鎮,一幅幅科學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撲面而來的是宜居宜業的現代氣息和山水輝映的生態之美,在百姓開心的笑容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座文化古鎮在“隴上江南”天水悄然崛起。

▲百年老校——新陽小學
根脈深厚的文化之鄉
一座城市缺少文化的滋養與浸潤,就沒有了生命力,而組成“城市樂章”的鄉鎮亦如此。新陽鎮溫集初中,一所籌建于1909年,落成于1912年的百年學校,已足以說明新陽人對于文化教育的重視。
走進溫集初中,厚重堅實的學校大門依然是百年前中西合璧的模樣,磚石上雕刻的楹聯與兩幅毛筆書寫的對聯相得益彰。當初的教室南北陳列,是農村常見的瓦房,而回首則發現還有一個中門,是典型的中式建筑。在這里能感受到一種寧靜甚至博大的氣息,新陽鎮鎮長汪成保指著一顆長勢蔥郁的“樹”介紹說,這不是樹,是一種叫醉魚草的植物,經歷了百年竟長成了一顆樹!是啊,當初從這里走出的學子遍及各省市。有的步入政界,為國家建設盡心盡職;有的投身行伍,成為軍、師級干部;有的潛心學術,成為了學界泰斗;有的鉆研工業技藝,成果累累;有的置身教壇,桃李滿門。
在溫集初中教學樓一樓的走廊里,懸掛著讓學子敬仰的人物的肖像和簡介,有率軍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119軍軍長王治歧、著名的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霍松林、西南美院著名畫家郭克、國防大學副教務長胡愛祖、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等人。值得一提的是雷達父親雷子烈曾于1943年和原國民政府眾議員胡汝翼創辦了新陽農校。
如今的溫集初中有教學樓兩幢,1000名學生,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學校以優良的校風、嚴謹科學的管理、先進的教學手段、優質的辦學條件、人文化的育人環境,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并多次受到表彰和嘉獎。在新陽鎮農村新修建的宅院大門上鐫刻著“耕讀第”三個字,躬耕田畝,崇尚讀書自古在這里就蔚然成風。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的胡家大莊村更以其古香古色和錯落有致的新農村建設讓人賞心悅目。據了解,該村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清池觀”,另有民清遺留的古匾“太師記”“三清高師”“古牌坊”等,而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秦腔戲、傳統舞蹈、傳統古樂隊,在這里也得到了較好的繼承。深厚的人文底蘊使得新陽鎮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文化之鄉。

▲鱗次櫛比的蔬菜大棚
農業產業化生機盎然
半個多世紀之前,新陽鎮就創辦了第一所農校,而現在,該鎮的農業產業化之路已經越走越寬廣。在新陽鎮打造萬畝核桃基地項目已啟動,該項目由甘肅天林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主要種植鄉玲、新型2號等優質核桃。
新陽鎮黨委書記雷建平告訴記者,甘肅天林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招商引入的一家農業科技企業,萬畝核桃基地建成后,核桃產業將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龍頭產業,而新陽鎮也將成為新型優質核桃產區,此外,天林源公司還將投建一座現代化核桃加工廠,使核桃產業向深加工方向發展。據介紹,鳳凰山萬畝核桃基地分三期進行建設,5年內輻射帶動新陽鎮山區村完成3萬畝以上。天林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鳳凰山核桃基地投建至今,在溫緱村干部群眾的熱情配合與支持下,已順利完成簽約流轉土地2864畝,修產業路17.6公里,平整土地2500余畝,種植優質核桃樹苗66000余株。
站在天林源農業科技公司的廠區放眼望去,順著山勢是層層疊疊的核桃園,萬畝核桃基地建成后,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拓寬當地農民增收渠道,而且將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并對麥積區優質林果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除了種植核桃,在新陽鎮葡萄和杏子也已形成了規模化發展。記者在通往鎮區的沿路看到,來自全國各地收購葡萄的車輛就停靠在路邊,在葡萄成熟的季節里,果農們正忙著把整箱整箱的葡萄往車上搬。據了解,在新陽鎮僅王家莊村葡萄種植面積就達1260畝。
新陽鎮土質氣候適合杏樹生長,杏子個大形圓,色澤鮮艷,皮薄肉厚,甜酸適口,品質上佳,因獨特的地域特點,富含鈣、磷、核黃素等多種有機成分和人體必須的維生素與無機鹽,其中“新躍紅”杏子是麥積區經商標注冊、申報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的果品之一。目前在新陽鎮杏子栽植面積有3000余畝,深受廣大消費者和客商的青睞。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一步帶動了新陽鎮商貿業的活躍,為了適應新時期農村發展的需要,新陽鎮在2012年適時啟動了新鎮區建設。新鎮區集鎮政府辦公樓、干部職工宿舍樓、鎮文化廣場、農產品交易中心為一體。新陽新鎮區建成后,將成為該鎮道路暢通、環境優美的行政、文化、商貿中心。

▲即將竣工的鎮政府辦公大樓
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窮則變,變則通。近年來,新陽鎮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全鎮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點和著力點來抓,相繼實施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新陽鎮政府辦公樓及鎮屬單位建設。該項目分為兩期,一期工程主要為鎮政府辦公樓、干部職工宿舍樓及文化廣場建設。其中鎮政府辦公樓設計建設框架結構5層綜合辦公樓一座,該項目于2012年8月開工,計劃于9月底全面完工;新陽鎮干部住宿樓預計11月底完工;新陽文化廣場建設設計4000平方米及周邊路網,共計造價200萬元,配套商鋪建設1792平方米,預算建設資金332萬元,預計9月底完成主體建設。二期工程主要為新陽法庭、新陽供電所、合作銀行等鎮屬單位建設。截至目前,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新陽法庭、供電所已開工建設,年內交付使用,合作銀行年內完成主體建設。
新陽農產品交易中心商貿開發建設。項目計劃投資為6000萬元,主要建筑內容為商業門店、商場、各種文化設施等,建設占地面積75畝,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16400平方米,完成投資357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爭取解決道路、供暖、供電、供水等配套設施。嚴格控制規劃,加強質量管理。嚴格按照規劃實施項目建設,對道路退線、綠化、路網、工程質量等建設嚴把質量關,確保將新陽新鎮區建設成為道路暢通、環境優美的行政、文化、商貿中心。

▲“唱響鳳凰”大型演唱會
依托優勢發展旅游業
近年來,旅游業方興未艾,新陽鎮依托其境內的青山綠水、景點和一以貫之的人文氣韻,大力實施旅游興鎮戰略,深入挖掘紅色、綠色、古色、寺廟旅游資源,著力拓寬和延伸旅游價值鏈條,不斷加大旅游的宣傳和推介力度,為這座文化名鎮的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位于新陽鎮的鳳凰山,相傳因鳳凰棲息而得名,海拔1895米,森林覆蓋率達63%,被譽為天水市的“天然氧吧”。鳳凰山北環渭水,南繞藉河,緊依316國道和隴海鐵路,交通十分便利。自漢唐以來鳳凰山人文建筑歷代修造,屢毀屢建,遺存文物古跡較多,據史料記載,北宋大觀年間其山上建有禱雨碑和女媧廟。
鳳凰山上有盤根錯節的千年古松和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的山門,戲樓、大殿、鐘鼓樓以及彌足珍貴的石碑,而歷代文人吟賦詩聯,多不勝數。現在的山門牌匾、對聯均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所書。此外,山上還有明代太常寺少卿胡忻撰文的石碑,著名學者霍松林先生撰寫的《鳳凰山碑記》、著名詩人賀敬之題寫的“鳳凰山”和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題寫的“故鄉山川永在游子心中”石碑。每年古歷3月28日“鳳凰山東岳文化廟會”會吸引來自麥積、秦州、甘谷等地數以萬計的群眾。
據了解,鳳凰山也是改革開放以后天水市最早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之一,1988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自幼于鳳凰山出家學道,成一代宗師的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投資近1000萬元,對鳳凰山景區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和興建,至2012年,鳳凰山文化廣場、山門、大殿及通往鳳凰山的道路煥然一新。2012年6月,鳳凰山被評為國家2A級旅游風景區,也已成為了天水市新的旅游景點和最大的文化廟會場所。
在鳳凰山下,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還捐資380萬元修建了鳳凰敬老院。休閑式風格的鳳凰敬老院屋頂采用四坡水琉璃瓦,既美觀又保暖,可容納60名孤寡老人,目前已入住14位老人。院內有花壇和干凈整潔的宿舍、接待室、餐廳、洗澡間和娛樂室。鳳凰敬老院是任法融會長為實現新陽鎮鳳凰片區孤寡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養作出的又一善舉。
有道觀就有寺廟,在新陽鎮境內,還有一處理想的旅游觀光、尋幽訪勝之地,那就是安林山慶壽寺。歷史悠久的慶壽寺四周風景秀美,寺內文昌閣高十米多,上下兩層,各有明柱十二,通楹回廊,雕梁畫棟,高瓦聳獸,牙檐高筑,是麥積區境內僅存的樓閣式建筑。另外,寺內還有諸多名家題寫的楹聯匾額,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欣賞價值。
在發展旅游業過程中,新陽鎮還高度注重提煉旅游的內涵,著力挖掘該鎮的紅色文化,進而增強了區域旅游的承載力與活力。在該鎮的工農橋附近,曾是紅二十五軍強渡渭河的地方,為此,該鎮將這段紅色文化與景區的綠色生態相互融合,正積極籌劃推出一組紅軍向北強渡渭河的大型浮雕。
為了進一步宣傳推介新陽文化,促進新陽鎮旅游的大發展、大繁榮,新陽鎮人民政府還主編了《鳳凰放歌——新陽鎮詩文集萃》一書。該書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任法融會長題寫書名,書中共輯錄了48篇散文和詩歌。作者既有霍松林、郭克、雷達、岳維宗等名人大家,也有天水市的文學精英。
古鎮文化助推新陽的經濟崛起,大視野的旅游產業,集約化的農業產業,商貿活鎮的策略,文化興鎮的前瞻性,讓新陽鎮成為了天水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靚麗的樂章,而我們相信,新陽鎮的未來一定將更加絢爛多姿……

▲新陽紅杏

▲新陽葡萄

▲環境優美的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