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領興產業 雙帶工程促民富
——麥積區伯陽鎮曹石村實施“雙帶工程”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今年以來,麥積區伯陽鎮曹石村緊緊圍繞“六個精準”要求,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核心,充分發揮曹石村在富民產業培育和新農村建設上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創新產業發展經營新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一是產業扶貧為依托,多措并舉幫民富。近年來,曹石村立足干旱山區人少地多的實際,堅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壯大林果、畜牧等優勢產業,成功探索出了“基地+貧困農戶+產業”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帶動本村及周邊貧困農戶共同脫貧致富。2014年,全村果品種植面積達2300畝,果品收入820余萬元,戶均7.64萬余元,果品收入占村民總收入的90%以上。在今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后,曹石村采取林地養雞、種養結合的方式,有效利用1400畝生態防護林及周邊果園林地,投資500多萬元新建生態放養雞養殖基地,建成半封閉式彩鋼結構雞舍3棟2400㎡,架設圍網6750㎡,完善了飼料加工、存儲、消毒等配套設施,目前共養殖青腳麻等土雞3萬多只,有效地形成了農林牧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二是示范引領興產業,小康村帶動貧困村。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的原則,曹石村積極發揮黨總支作用,充分利用花牛蘋果、生態養雞品牌優勢,輻射帶動相鄰的穆灣、下坪、高坪、鞏坪等貧困村大力發展果品、放養雞產業。針對貧困村立地條件差,種植蘋果起步晚的現狀,曹石村采取干部和技術人員承包幫帶等扶持措施,引導韓河、鞏坪、木灣等村開展果品規模建園,果園面積由原來的4000多畝增加到7000多畝,實現了果品種植適宜區全覆蓋。針對貧困村果園管理技術落后的現狀,曹石村積極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堅持每年邀請果樹專家到各村實地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先后舉辦培訓班20多期,有效提高了果農做務管理水平,人均果品純收入由原來的1200元提高到了2022元。針對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實際,曹石村大力發展生態放養雞產業,同時帶動相鄰的穆灣、下坪、高坪、鞏坪等貧困村發展放養雞產業,帶動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為貧困村發展拓寬了致富門路。
三是做大農業產業鏈,合作社帶富貧困戶。近年來曹石村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的步伐。曹石村注冊成立了水陽石農民果品種植合作社,現有社員335人,經營管理果園2300余畝,通過走“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狠抓訂單果品生產,帶動本村及周邊貧困農戶致富增收,曹石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3年的1400元增加到2014年的16800元。今年又成立了曹石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入股分紅和技術培訓互利增收運作模式,每個社員入股4萬元,1戶2000只雞,其中200只保本,1800只分紅,不管企業盈虧,社員本金永存,社員入股金占投資的20%,分紅按50%分紅,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生態散養雞曹石模式,帶動了穆灣、下坪、高坪、鞏坪等貧困村發展放養雞產業,實現被帶動貧困村所有貧困戶通過入股分紅脫貧致富,部分農戶通過參與養殖建立穩定增收產業。目前,100戶貧困戶已爭取扶貧貸款500萬元,用于擴大規模生產,帶動周邊貧困村105戶貧困戶參與入股,預計2016年底出欄生態土雞15萬只,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入股貧困戶將實現一次性脫貧。同時,曹石村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戶發展生態養雞、特色林果和休閑旅游三大生態產業,努力打造集特色林果、家禽養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循環農業產業園,著力帶動曹石周邊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曹石村的帶領和示范下,相鄰貧困村的經濟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收入大幅度增長,初步實現“居住園林化、農民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環境生態化、通訊信息化、服務社會化、管理民主化、村風文明化”的目標,成功走出了一條渭北干旱山區村“小康村帶動貧困村、合作社帶富貧困戶”的“雙帶工程”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