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筆者看見麥積區利橋鎮秦嶺村“三變”改革木耳基地里,數百名群眾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放線,有的架大棚,有的搬菌棒……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木耳大棚,整個施工現場一派干事創業的繁忙景象。
郭喜祥是秦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高興的說,國家的扶貧政策好,接地氣,他在基地入了2股,可以在家門口基地上打工,每天有100多元收入,到年底了就分紅賺錢了,家門口產業多了,今年脫貧不成問題。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利橋鎮秦嶺村“三變”改革木耳基地,占地48.5畝土地,累計利用1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已建成53個木耳大棚。經測算,秦嶺木耳種植基地共可擺放木耳40萬棒左右,預計總產值168萬元,基地凈利潤80萬元。

據了解,利橋鎮地處小隴山東北部林區,森林覆蓋率達85%,年平均氣溫14℃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650 毫米左右,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多年來,依托氣候資源條件,種植中藥材、食用菌、培育苗木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利橋鎮秦嶺村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要求,聚焦脫貧攻堅,以培育壯大黑木耳產業為重點,按照“村集體主導、公司化運作、合作社帶動、農戶積極參與”的方式,引入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盤活村集體閑置和低效利用資源、資產和資金,積極探索“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富民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了全村黑木耳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增加了貧困農民收入。

(天水在線編輯: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