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文史>>正文
還原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中國色彩” (組圖)
(2017/9/16 17:04:19)  來源:: 新華社    打印本頁

  新華社西安9月16日電 題:一個你未曾見過的彩色世界——還原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中國色彩”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楊一苗、蔡馨逸

  “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驪山腳下秦皇墓。”

  43年前,中國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鏟子、刷子和棉簽打開已塵封兩千多年的黃土,一個震驚世界的神秘地下軍陣在陜西臨潼重現世界。

  威名赫赫的秦帝國就這樣露出了它絢爛的冰山一角:朱紅、紫紅、粉紅、粉綠、粉紫、粉藍、桔黃、黑、白、赭……一尊尊神態各異的兵馬俑軍陣儼然,仿佛仍在守護著大秦帝國。

  觀眾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留住色彩——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成果展”上參觀修復中的兵馬俑(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然而,這些兩千多年前的“中國色彩”卻只維持了短短幾分鐘,甚至只有15秒——須臾之間,顏料紛紛脫水、起翹、剝落。

  “驚嘆之余,你甚至連拍照的時間都沒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文物保護部主任夏寅說。

  站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廳一隅,夏寅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多數世人未曾見過、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多彩世界,一個中國考古工作者努力數十年還原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中國色彩”的故事。

  歷史的顏色:五彩斑斕

  1974年3月29日,臨潼縣西楊村,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一些陶俑碎片。當年7月15日,陜西省組織考古隊進駐西楊村,隨后兵馬俑被發現。當年的領隊袁仲一今年已經85歲高齡、被稱為“兵馬俑之父”。

  兵馬俑的發現震驚了世界:這個來自秦朝的泱泱軍團“勢若彍弩,節如發機”,似乎只待一聲令下,就將“若決積水于千仞之豁”,洶涌澎湃,觸之者摧。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真彩秦俑”展覽現場(2014年11月21日攝)。新華社發(張天柱 攝)

  深埋地下兩千多年,突然重現世界,兵馬俑那些令人窒息的“穿越”畫面,那些承載了豐富歷史的色彩以及它們的曇花一現,給參與發掘的考古工作者留下難以磨滅的深刻記憶。

  “每個兵馬俑其實都有顏色。經過兩千多年的深埋,那些保存下來的顏料出土后15秒就開始變化,4分鐘內就完全脫水、起翹、剝落,有的就遺留在泥層上。”夏寅說。

  1987年,秦始皇帝陵和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88年,兵馬俑第一次大規模發掘的學術報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出版,其中多處提到了兵馬俑為彩繪這一事實。

  歷經數十年的發掘、觀察、研究和分析,袁仲一對已經出土的2000多件兵馬俑了如指掌。“每個俑,我都看過,做過發掘記錄。高矮胖瘦、穿什么衣服、出土時的顏色、梳什么發式、穿什么鞋子,我都熟悉。”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人們會看到它們原本形象多彩絢麗:朱紅、棗紅、紫紅、粉紅、深綠、粉綠、粉紫、粉藍、中黃、桔黃、黑、白、赭,有十幾種顏色。

  “陶俑和陶馬埋在地下兩千多年,經過火燒水淹,其彩繪涂層會老化、剝落。秦人在給兵馬俑上色前,先刷了一層生漆,起到黏合和突出顏色的作用,在發掘時生漆由于失水會卷曲剝落,因此要異常小心,須用竹簽、手術刀、鑷子、棉球等細小工具進行。這是一項極其精細的科學工作,容不得絲毫馬虎。”袁仲一說。

  與兵馬俑的初見,讓當時42歲的袁仲一驚嘆。他后來在《長相思》一文中寫道:“一把鏟,一條繩,探幽尋秘驪山陵,朝朝暮暮情。腰如弓,鏟聲聲,奇珍異寶一宗宗。誰知精血凝?石灘楊,荒漠漠,秦皇御軍八千多,寰宇俱驚愕。人似潮,車如梭,五湖四海秦俑熱。夜長人在何?”

  時光飛逝。袁仲一早已退休,仍不時受邀回到他曾俯首半生的兵馬俑軍陣,和年輕一代考古人一起剝落塵土,期望讓歷史的色彩更清晰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時空的穿越:絢爛褪去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4260平方米的一號坑如今佇立著1000多件兵馬俑,軍陣整體向東,呈現出厚重的灰黑色。這符合很多人對秦朝歷史的認知,也是很多人通過照片看到的兵馬俑色彩。

  對中國考古工作者來說,兵馬俑的發掘和保護成為千古難題。其中,顏色脫落和土遺址的損毀問題最難攻克。

  環境變化是導致兵馬俑迅速褪色的主要原因,而隨后的保護還面臨微生物和可溶鹽帶來的破壞。在電子顯微鏡下,一簇簇白色的“花朵”在文物表面綻放。這是廣泛存在于空氣、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當溫度濕度等達到生長條件后,就會飛速生長。有些霉菌的生長會分泌色素和產生酸堿等有害物質,沉積在文物表面上,影響文物的外觀并造成損害。

  同時,陶質彩繪文物表面會凝結一層白霜般的可溶鹽,對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溫度濕度稍有變化,可溶鹽就會反復結晶和溶解,導致文物胎體和彩繪空隙變大、強度降低。哪怕是輕輕地觸碰,也會讓文物表面如同酥脆餅干一般剝落。

  “環境變化、微生物、可溶鹽,是使兵馬俑褪色的三大‘敵人’。”夏寅說,“地底下的濕度和溫度不同,文物的顏色如同有了保護體,被挖掘出來之后表面很快失水,漆面迅速卷曲剝落,令人惋惜。在發現兵馬俑之初,當時的科學技術還沒有能力保護兵馬俑絢麗的色彩。”

  科技的力量:“保鮮”還原

  為了彌補兵馬俑迅速褪色這個遺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外科學家開展了長達多年的研究與合作,并有了令人意外的發現。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弗利爾研究所的伊麗莎白·菲茲胡等人第一次從漢代陶器、青銅器彩繪及顏料中分析出藍色和紫色硅酸銅鋇,并命名為漢紫、漢藍,也稱“中國紫”“中國藍”。

  經過多年艱苦攻關和科學研究,中國考古工作者也在上世紀90年代取得突破,首次在兵馬俑的彩繪中發現了人工合成的“中國藍”和“中國紫”,將中國人工合成顏料的歷史推前了許多年。

  工作人員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實驗室內對修復完畢的跪射俑進行測量(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邵瑞攝

  “硅酸銅鋇是‘中國藍’和‘中國紫’的典型‘中國特色’。”夏寅說,它們的特點是人工合成,將石青、石綠、重晶石、石英等物質混合,在一千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進行反應,生成新的物質硅酸銅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介紹,博物院和德國巴伐利亞州文物保護局上世紀90年代開始聯合攻關,保護秦俑表面的顏色,經過不懈努力,現已基本解決了這個難題。

  據介紹,近年來,文物保護工作者成功地找到了運用聚乙二醇與聚氨酯乳液聯合處理和單體滲透——電子束輻射聚合這兩套保護方法對秦俑彩繪進行了加固,成功有效地保護了隨后出土的珍貴彩繪陶俑,不但使以后出土的兵馬俑保留色彩成為現實,也為中國眾多陶質漆底彩繪文物提供了全面的技術保護。

  在最近幾年的發掘中,帶有油漆的兵馬俑甫一出土,就被噴上PEG防腐劑,并用塑料膜包裹,以保持濕度。而色彩最為豐富的兵馬俑,則與周圍的土塊一起被移送至現場的實驗室,進行更為科學精細的處理。

  為了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兵馬俑保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如今已成立了掃描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顯微分析實驗室等5個專項實驗室,以及彩繪文物保護實驗室和綜合修復實驗室等,先后獲國家文物科技保護和技術創新一等獎,在修復技術、粘接材料等方面也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新的色彩保護技術至少能將文物出土時的顏色保存十年以上。”夏寅說。

  色彩之謎:期待未來

  隨著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留住兵馬俑令人驚嘆的絢麗色彩已經實現。隨著研究深入,專家發現,秦人對色彩的使用頗有章法,但仍有謎團未解。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把黑色作為最尊貴的顏色,“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然而,兵馬俑的服裝卻是多彩的。據統計,兵馬俑的服飾上有粉綠、朱紅、棗紅、粉紅、天藍、白色、赭石等十幾種顏色,尤以粉綠、朱紅、粉紫、天藍等四色數量最多。這一發現是否與“秦人尚黑”的記載相矛盾呢?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對顏色的崇尚都不太一樣。顏色的使用和民俗、文化有關。有種說法認為秦崇尚黑色,但從對兵馬俑發掘的情況來看,秦對顏色的崇尚實際上可能存在多樣性。”侯寧彬說,“將軍俑使用的顏色種類更多、更鮮艷,士兵俑使用的顏色少而且只局部簡單描繪,顯示出秦代的等級觀念。”

  “我們將兵馬俑分為四個等級,將軍俑目前只有9件,顏色使用很復雜,表現深刻細膩且有張力。中級軍吏俑、下級軍吏俑、士兵俑使用的顏色相對簡單,但是有動作的俑,像跪射俑的顏色也很生動,說明當時工匠對顏色的運用有規則標準、手法靈活。”侯寧彬說。

  工作人員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實驗室內對俑頭進行清理(2012年6月9日攝)。新華社發(張天柱 攝)

  一尊色彩保存較完整的跪射俑足以體現兵馬俑服飾的艷麗:身穿粉綠色長襖,外披赭色鎧甲,鎧甲上綴著朱紅色甲帶和白色甲丁,下身穿著天藍色褲子和粉紫色護腿。

  袁仲一認為,古代服飾的顏色有時尚色和流行色兩種。時尚色即當時最為崇尚的顏色,帶有濃重的時代特征和政治色彩,例如黑色就是秦王朝的時尚色。當時,帝王在祭祀或朝會中穿的禮服、重大活動中使用的旌旗、國家使節使用的信物等在國家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件均為黑色。而流行色則指當時社會廣大民眾所穿衣服的顏色。

  “因此,不能把秦王朝尚黑,理解為社會各階層的人一律都穿黑衣服。”袁仲一說,“透過秦俑明快鮮艷的顏色,我們可以觸摸到秦人的情感與心靈是熱烈的、朝氣蓬勃的,而不是低沉的、悲哀的。”

  通過化學分析工作,文物保護修復專家還發現,在秦兵馬俑身上珍貴的“中國紫”是一種在自然界沒有找到、需要人工合成的色彩。因為合成難度大,“中國紫”稀有且珍貴。

  “兩千多年前,秦人就能夠通過礦物質人工合成顏料,非常了不起,足以說明秦代技術的發達。這類技術難度在秦俑的燒制上也有充分體現。”夏寅說,人類在進入工業社會以前,有三種非常重要的人工制造的藍紫色顏料,分別是“埃及藍”“中國紫”和“瑪雅藍”。

  夏寅介紹說,“中國紫”的成分為硅酸銅鋇,不但需要人工合成,而且由于性質不穩定,在合成過程中對于材料配比和溫度掌控要求非常高。因此,古時只有高級別的人物才能使用這種顏料。

  他曾對全國11個省區的超過千余件彩繪文物樣品進行分析,發現“中國紫”的使用隨著秦人的發展足跡擴展,也隨著秦的滅亡而逐漸消失,只存在于西周到兩漢的1000多年里。

  對于它的消失,夏寅推測,這種顏料的制備技術可能只掌握在高級國家機關手中,隨著兩漢之后中國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分裂割據時期,這種先進的制備工藝失傳了。

  “即便今天在現代實驗室里制備這種色彩,也仍然難以把握。”夏寅說,“秦人如何掌握這種礦物質合成技術?又為什么要調制出‘中國紫’這種自然界罕見的顏色?含義是什么?這是未解之謎。因為中國史書沒有對這兩種色彩的記載。”

  如今,游客們已有幸欣賞到兵馬俑出土時的多彩模樣,如黑色的頭發、紅色的發帶、粉色的臉龐、黑色或者褐色的眼睛、紫色的衣服和藍色的袖邊……今年8月,借助互聯網科技,秦始皇兵馬俑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人們可以通過200億像素的“超高清級別”照片,去觀察和分辨兵馬俑身上殘存的古老“中國色彩”。

  “我們對整個秦始皇陵的發掘部分只占總體的1%左右,可能僅了解冰山一角,很多東西都在地下。因為科技手段的局限性,加上很多不可預知的因素,我們寧愿它暫時存在地下。”侯寧彬說,“等所有真相大白于天下,那個謎一樣的彩色世界全部呈現在世人面前,也許要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


相 關 新 聞

·安徽一景區被指山寨秦陵兵馬俑 回應稱有創新·英媒:秦始皇陵墓兵馬俑靈感可能源于古希臘(圖)
·秦兵馬俑二號坑將開始第二次發掘 或發現外國兵·陜西秦始皇陵兵馬俑頭貼保鮮膜 萌翻參觀游客
·中英專家:秦皇陵兵馬俑或以真人為原型塑造(圖)·秦兵馬俑坑首次考古發現完整弓弩(組圖)
·秦兵馬俑研究成果獲英國BBC2012年重大考古發現·秦兵馬俑一號坑首次發現“盜洞” 直徑達1.2米
·“秦朝巨人”身高超姚明 兵俑腋下發現工匠留名·秦兵馬俑第三次發掘成果公布 秦代巨人高2.5米

新 聞 推 薦

長城電工在天水召開中層以上干部大會 楊林

·長城電工在天水召開中層以上干部大會 楊林任黨委書
·清水縣長馬越垠帶隊督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圖)
·夜明村的“夜明珠”開始發光,首批蘋果訂單發貨(圖)
·天水市人民防空辦公室舉行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進學校活
·清水縣豐望鄉舉行蘋果推介簽約儀式(組圖)
·唐仁健省長在天水定西部分縣區調研(圖)
·石馬坪街道全面落實秦州區安全生產大檢查推進會議精
·張家川縣人民政府召開第14次常務會議(圖)
·甘谷縣召開全域無垃圾工作推進會(圖)
·賈忠慧主持召開中共甘谷縣委十四屆第十五次常委會
最 新 圖 片
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圖) 汪東興的仕途變遷史(組圖) 寧夏挖出一億多年前怪石 外形像五花肉(圖) 抗戰期間“漢奸現象”的文化透視與現實反思(圖) 陳云與喬石給中央紀委留下了什么政治遺產(圖) 媒體盤點淞滬會戰:每小時死傷人數輒以千計(圖)

 文 史
·還原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中國色彩” (組圖)
·【黨史ABC】為什么黨員之間要互稱“同志”? 
·又到端午節:屈原不姓屈 你知道嗎? (圖)
·從“古詩詞熱”看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圖)
·原來這些參加過長征的開國元勛也當過老師(組圖)
·故宮6大殿百年首次亮燈 帝后婚房奢華逼人(圖)
·武則天除罪金簡現身長沙 上刻5個生造字(圖)
·中國書協清理18名會員 16人有官方背景 
·這幅中國油畫賣了2.36億港元!快來看看長啥樣
·丙申年猴票上市后遭搶 10天內價格漲21倍(圖)
·海昏侯墓主棺外棺蓋揭開 內棺現站立“神鳥”
·“小雪”到來:農家腌臘肉(圖)
·2300年前古墓中現古代桌游:已失傳1500年
·一幅畫:40年前80元 今晚1.84億成交(圖)
·李叔同作品《半裸女像》亮相 曾消失近百年(圖)
 博 客
·偶遇花蝴蝶
·幾片秋花
·曉風殘月(水):殘荷
·林北岸為天水影友“傳經”
·曉軍:朋友小龍
·仙仁送燈:上嶗山看風景
·律師世平
·平沙落雁:蝴蝶匯
 播 客

·傳承伏羲文化
·天水歡迎你
·羲皇故里·天水
·撐起“天水藍”
·天水在線獲獎
·《祖脈天水》第四集
·《祖脈天水》第三集
·《祖脈天水》第二集
 娛 樂

·說好的世界和平呢?薛之謙昔日醫鬧事件被扒(圖)
·馬蓉已被限制出境 其母涉嫌私刻公章(圖)
·律師解析宋喆被抓:涉案金額大,最高可判15年(圖)
·王寶強前經紀人宋喆被抓 或涉職務侵占(圖)
·林心如17年前談與周杰吻戲:兩人都擔心口中有異味 
·李晨連唱兩首情歌告白 范冰冰用手捂臉超害羞(圖)
·許瑋甯綠色刺繡禮服裙現身電影節(圖)
·陶虹穿紅色深V禮服 氣質優雅迷人展性感(組圖)
·孕媽胡杏兒曬大肚美照 穿黃裙露香肩高貴大氣
·是誰給《戰狼2》貢獻了超50億票房?各城市排名出爐 

 社 會
·多地整治“老賴”有奇招 未來微信能標注失信?
·武漢數位網民因杜撰“官方聲明”等被依法處理
·把工作帶回家做算加班嗎?這里告訴你答案!
·重慶一“村霸”因敲詐勒索、打架斗毆被開除黨籍 
·七夕快到了,你的表白情詩準備好了嗎?(圖)
·前中國首富登上中紀委機關報,咋回事?(圖)
·誰在打、怎么打、打給誰? 揭秘騷擾電話生產鏈條
·老外奇葩提問“中國有冰箱嗎?” 中國網友回答亮了 
·沅陵警方認定車禍死者擔主責,家屬砸電腦打民警被拘
·東莞五星酒店賣淫案一審宣判:老板“太子輝”被判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