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縣域藍皮書暨《甘肅縣域和農村發展報告(2019)》于1月8日上午發布,是由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和甘肅省統計局合作編寫的甘肅省縣域發展年度報告。在2017、2018年全國皮書評比中,甘肅縣域藍皮書獲得全國皮書類三等獎。連續3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獲準使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項目”標識,說明甘肅縣域藍皮書的學術質量和社會影響力正逐步提升。

一、甘肅省縣域競爭力排名
縣域藍皮書從第三方的視角,使用2017年縣域統計數據。通過8個一級指標,21個二級指標和64個三級指標,構建了甘肅省縣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經過對甘肅省77個縣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計算,現發布甘肅縣域競爭力十強縣是:
涼州區、西峰區、甘州區、臨夏市、麥積區
肅州區、崆峒區、永登縣、榆中縣、肅北縣

二、甘肅省縣域最具競爭縣名單
1、最具宏觀經濟競爭力的是涼州區
2、最具產業發展競爭力的是西峰區
3、最具基礎設施競爭力的是臨夏市
4、最具社會保障競爭力的是甘谷縣
5、最具公共服務競爭力的是阿克塞縣
6、最具生活環境競爭力的是康縣
7、最具社會結構競爭力的是涼州區
8、最具科學教育競爭力的是環縣
三、甘肅省縣域發展的特征與建議:
通過對甘肅省77個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數據處理分析,2017年甘肅省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下行趨暖不明顯,呈現“三增三降”的特征,其中“三降”的是人均生產總值較上年下降4.80%,人均地方財政收入較上年減少6.48%,人均固定資產完成額較上年下降44.68%;“三增”幅度都較上年增大,增長明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較上年增加8.1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較上年增加9.49%,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較上年增加8.65%。
從77個縣域經濟整體情況來看,2017年縣域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僅為2.31%,為近年來的最低點,低于全省3.6%和全國6.9%的水平。
從產業結構來看,77個縣域產業結構比重為23:25:52,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一產比重偏大,只相當于全國90年代初期水平;二產比重嚴重不足,遠遠低于全國50%的水平,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至關重要。我們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一是樹立工業立縣思路,大力培育發展新經濟;
二以體制機制為突破口,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
三是繼續鞏固農業基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四是持續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
五是夯實扶貧攻堅基礎,大力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六是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保障。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