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指導抓特色 結合實際求成效
麥積區委督導組不斷提高督導水平確保學習教育扎實推進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區委六個督導檢查組根據所指導單位的行業特點,把指導學習教育與當前工作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分類指導抓特色,結合實際求實效,不斷提高督導檢查工作水平,使全區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
第五督導組針對被指導單位涉農的實際,結合當前春耕生產,協調農業部門百名農技人員組成春耕生產技術小分隊,奔赴春耕一線,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采取培訓教師進村、培訓媒體進村、培訓人員進村的“三進村”形式,攜帶圖書、光盤、明白卡及多媒體設備,開展以春剪、配方施肥、腐爛病防治等病蟲害防治為主的春季果園管理技術培訓,舉辦培訓班12期,培訓果農1366人次,發放科普光盤367張,發放農業實用技術2280多份,咨詢服務1500人次。
政法系統擔負著維護社會穩定,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重要職能。第五督導組指導公安分局在提高民警素質、構建和諧警民關系上下功夫,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有機結合起來,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積極開展“六個一”“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不斷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踐活動。從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入手,基層所隊集中開展了一次大走訪活動、一次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一系列志愿者服務活動、一次服務型窗口創建活動、一次崗位大練兵活動、一批履職盡責辦實事活動。交警大隊深入轄區中小學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各基層派出所深入村組、社區、學校、單位等,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2起,走訪困難群眾56人,救助群眾14人,法治宣傳26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窗口單位增強服務群眾意識,熱心細致服務群眾,讓“只跑一次”落實在實際工作中,開展延時服務,在身份證窗口實行周一至周六全日制業務受理制度,對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需要辦理身份證業務的,提供上門服務。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方面面都關乎百姓生活。第六督導組針對住建局當前承擔的城市建設任務,提出以理清發展思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為出發點,著力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檔次,努力為廣大市民打造整潔、優美、和諧的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進一步改善城區交通條件,區住建局對城區中心大道、天河南路、區府路三條道路進行提升改造。目前,中心大道正在敷設污水管道,已完成300余米,天河南路已進場施工,區府路正在進行路面銑刨,目前已完成200余米。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麥積區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工作,區住建局計劃實施城市公共綠化項目20個,綠化面積36.79萬平方米,概算投資1.25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城區公共綠化面積10.3萬平方米。城區環境衛生不僅關系城市形象,更直接影響到市民的生活舒適度。區環衛中心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在各重點路段增加人力,不間斷巡查,道路垃圾隨見隨拾,果皮箱垃圾隨滿隨清。在做好各項保潔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加大道路濕法保潔和高壓沖洗力度,保證道路機掃、灑水、沖洗頻次,保證主次干道每天沖洗、洗掃,落實好揚塵防治措施,路見本色。“公廁是體現城市文明的一個窗口,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市民有‘如廁如家’的感覺。”在人流不斷的人行便橋頭公廁,保潔員萬瑞芳告訴記者。在公廁內不僅有環衛工人休息室、第三空間及公廁管理房,并在房內配備行人休息桌椅、看管人員床鋪、飲水機、微波爐、擦鞋機等附屬設施,安裝電視機循環播放麥積宣傳片,上墻市民文明公約,擺放綠植優化公廁環境,彰顯細節和人性化。
區文旅局在第四督導組的指導下,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對已建成的379家農家書屋,精心挑選農業科普類圖書5000多冊進行了充實;深入全區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開展文物普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化紅色主題教育基地內涵建設,充分利用紅色革命遺址、遺跡、場館和各類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蘊涵的豐富革命斗爭史跡和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全力打造學習教育陣地。正在實施的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遷建項目,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麥積轄區內發生的輝煌革命斗爭和重大歷史事件,真實還原了麥積區革命先輩艱苦卓絕、不屈不撓斗爭的歷史畫卷,為講好天水紅色革命故事,提供更具特色、更有亮點、更富魅力的高水準展示平臺;2017年12月正式開館的天水大革命歷史紀念館鐵路分館,生動地記述了鐵路建設者積極投身革命建設的偉大歷程,在近一個月中,已有21個單位400余人來館參觀學習,群眾自發到館參觀達到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