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時代,隱私保護的緊迫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年來,智能手機用戶一直面臨持續且嚴峻的隱私侵犯和網絡安全威脅。用戶的網絡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遭到追蹤,這種做法雖已成為互聯網行業內的默認操作,卻鮮為公眾所察覺,巧妙的隱藏在數字生活的喧囂之中。

跟蹤器:無處不在的數據竊取者
您是否曾注意到:在手機上翻閱某件商品不久,其廣告便如影隨形,幾乎在您常用的每一個app中閃現,無論是電腦啟動、平板瀏覽,還是電視開機的畫面,都不例外地被這款商品廣告占據。又或者,僅僅是短暫駐足于某個網貸廣告,旋即就有推銷電話追蹤而來。這些像幽靈般無處不在的廣告,實際上是由潛藏在背后的“跟蹤器”所驅動,它們悄無聲息地存在于超過85%的流行網站和應用中。

用戶畫像與精準營銷
除了瀏覽和搜索記錄,“跟蹤器”還能搜集你的購物記錄、精確位置、電話號碼、手機品牌及型號乃至閱讀過的新聞記錄和每日步數,用以推斷出你的年齡、性別、愛好和習慣。數據分析公司將這些個人信息匯總,構建成所謂的“用戶畫像”,這些詳盡的檔案在廣告市場上被競相拍賣,用以實現對你的精準營銷和價格歧視策略。舉例來說,你可能會發現,在出行前預訂同一酒店的同一種房型時,你與朋友所看到的價格截然不同,這種差異正是源于你的“用戶畫像”。個人隱私數據被“跟蹤器”如同寄生蟲一般悄無聲息地竊取,從生成到交易、再到競拍,形成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催生了龐大的灰色產業鏈。在利益驅使下,無數的“跟蹤器”潛伏于網絡的各個角落,大肆搜集并販賣個人數據,而絕大多數用戶對此卻一無所知。

跟蹤器的影響
“跟蹤器”的頻繁活動還會顯著加劇手機流量和電池的消耗,重度使用時,電量消耗甚至可增加30%。據調查,一部搭載了35個常見app的手機,每天會發起1000至2000次的跟蹤請求,并隱秘上傳至多達70多家不同的數據跟蹤公司,每個app平均包含6個不同公司的“跟蹤器”。雖然這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事實上個人隱私數據的竊取與販賣現象遠比這些數據所揭示的更為嚴重。
高級跟蹤器:利用傳感器的新型威脅
一些更為高級的“跟蹤器”已能夠充分利用手機的麥克風、攝像頭、GPS、加速計等傳感器,非法監聽、偷拍用戶對話內容和環境,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提煉關鍵詞,進而實現精準廣告推送。你剛剛提及對火鍋的渴望,轉眼間便在手機上看到了附近火鍋店的推薦。“跟蹤器”過度索取權限和對傳感器的濫用,已將智能手機用戶暴露在一個近乎透明、充滿風險的環境中。
個人隱私數據保護迫在眉睫
個人隱私數據的泄露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關注。2021年11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這一法律的出臺顯著加強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執法力度,有力地遏制了侵害個人信息安全的違法行為。中央網信辦聯合多個部門,開展了多次針對性的專項治理行動,著重解決了應用程序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對一批侵犯用戶個人信息合法權益的應用進行了下架和整改,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然而,仍有一些應用的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顯得過分冗長和復雜,許多用戶為了圖省事不會閱讀這些枯燥條款,而是直接點擊“同意”按鈕。部分應用在后續的版本升級中擴大權限獲取范圍,這樣的做法為應用內嵌的“跟蹤器”提供了看似合規的掩護,使其能夠更加隱蔽地竊取用戶的個人隱私數據。

個人自我保護措施
在遵循法律法規和依靠網信部門集中整治的同時,普通手機用戶也能經過簡單設置加強對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目前,主流手機廠商的最新系統中都已內置了不同級別的隱私保護模塊,不過出于各種原因并未全部默認開啟,用戶可按以下步驟手動開啟系統內置的隱私保護功能。
1.在設置中搜索“隱私”,并盡可能開啟全部隱私保護模塊,如模糊定位、虛擬身份保護、隱私輸入模式等(不同品牌叫法不同,可自行網上搜索)
2.在設置中搜索“廣告”,關閉廣告推送和個性化廣告,并啟用廣告過濾功能。
3.逐一檢查已安裝應用的權限設置,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性地關閉位置、麥克風、攝像頭、加速計、通訊錄、通話記錄、應用安裝列表等權限,關閉不必要的推送通知,并全面禁止應用跟蹤。

此外,還可以通過設置加密DNS的方法,利用第三方安全DNS實現全局“跟蹤器”攔截。具體方法為:安卓手機在設置中搜索“私人DNS”或者”加密DNS”,在下方地址框中手動輸入dot.onedns.net并保存。蘋果手機可通過瀏覽器下載https://www.onedns.net/OneDNS-DoH.mobileconfig描述文件,在設置中點擊“已下載描述文件”安裝即可。
完成這些設置后,將顯著提升手機的隱私數據保護能力,讓你能夠更加有效地掌控自己的個人隱私數據不被竊取。(作者:麥積區委網信辦 蒲浪)
(來源:電腦報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