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實干推進麥積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
——2024年麥積招商引資回望

(黃龍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土建及金屬結構安裝工程開工儀式)
今年以來,麥積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實施“四強”行動、做好“五量”文章為主線,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進一步拓展思路視野,完善督查調度機制,創新招商方式、強化要素保障,不斷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熱潮,持續引入招商引資變量增量,努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麥積區新陽100MW風電項目)
一是凝聚合力,上下協同抓招商。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區委、區政府多次組織召開會議,專題聽取招大引強工作開展情況、重點項目實施情況,研究具體推進措施,集中解決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土地、環保、用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保障招商項目落地。印發了《天水市麥積區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和《天水市麥積區招商引資“六督六促”活動方案》,建立健全了項目研判、項目評估、工作調度、考核評價等一批“全周期”工作機制,有效推進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天水白鹿倉·萬物昇景區)
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六督六促”活動,定期召開會議倒逼各工作專班、招商引資責任單位創新舉措、加壓增責、全力以赴開展好招商引資工作。構建了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招商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管行業促發展與管招商抓項目”兼顧協同、各園區自主招商的全員招商格局,形成了上下聯動、統籌協調、齊抓共管、同向發力的良好招商工作格局。

(配套甘肅海林中科軸承套圈項目)
二是及早謀劃,千方百計拓渠道。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立足區域資源和基礎條件,持續加大項目謀劃力度,合理優化產業布局,對標高端裝備制造、數字經濟、醫藥食品、新材料新能源、伏羲始祖文化和教育產業、建筑建材、現代農業、文旅農康、通道物流平臺經濟、節能環保等十大重點產業鏈,制定印發了《2024年麥積區投資機會清單》,精心謀劃了重點招引推介項目90個,涉及總投資850億元。根據十大重點招商產業鏈,更新了招商圖譜,完善了目標企業庫、鄉賢聯系庫、商協會合作庫、重點產業目標企業庫。設計制作了新的招商引資宣傳片、宣傳折頁、項目手冊、投資指南,“麥積招商”微信公眾號刊發麥積動態81期,市政府信息專報刊發2期,營造了濃厚宣傳氛圍。

(捷安特電梯部件生產銷售項目)
三是聚焦目標,搶抓機遇抓招商。圍繞全年招商引資目標任務,制定了《麥積區2024年度重點招商計劃》,進一步明確招商引資“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嚴格對標招商“請進來”“走出去”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有利時機,聚焦科技最集中、經濟要素最活躍、產業發展最典型的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經濟圈等重點區域,緊盯央企、國企、三個500強、行業百強等頭部企業,抽調精兵強將,組建招商小分隊,開展“走出去”招商。

(新旗食品新建生產線)
截止目前,區黨政領導帶隊赴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湖南等地開展招商活動23次,在西安、天津舉辦特色優勢產業招商推介會2次,主動對接了中核集團、中車集團、中儲國能、東慶集團、創維光伏、千喜鶴集團、天津圣納科技、遠洋航空、西安合容電氣、陜西穆堂香等70家實力企業,既有央企、三個“500強”,也有民企、“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龍頭企業。并邀請冠軍照明、錦川軸承、山東云石、遼寧海城礦業等企業對接考察79次,全區共計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7個,簽約額90.89億元。其中上海進博會簽約項目3個6億元,蘭洽會簽約項目22個80.89億元,蘭洽會項目簽約額位居全市第一。

(冠軍照明智慧節能照明設備生產組裝項目)
四是多措并舉,加強服務保落地。深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和“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活動,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樹立“以招商引資論英雄,以項目建設論成敗”的鮮明工作導向,加快招商項目落地,著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守信的招商環境,著力解決客商最反感、企業最困擾、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全面落實“六必訪”制度,全天候、全過程、全生命周期服務企業,積極營造“親商、愛商、重商、護商”的濃厚氛圍。

(天水市現代農產品物流園項目)
高效推行“項目管家”、全程代辦和微信群服務機制,對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分門別類列出了清單,逐一建立了臺賬,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用水、用電、用氣等需求,做好征地拆遷、手續報批、基礎設施配套等落地服務保障工作,推進招商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截止目前,累計到位省外資金97.2億元,同比增長25.4%,前三季度綜合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京東物流甘肅產地智能供應鏈中心項目)
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認真思考謀劃明年招商引資項目,不斷充實完善項目庫,夯實招商引資基礎,力爭2025年招引規模、招引數量和招引質量實現新突破,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招商力量。

(麥積山大峽谷漂流項目)
(來源:麥積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