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鎮
胡大村地處麥積區西北部,隴海鐵路、麥甘公路、新鳳公路穿境而過,現轄3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768戶3675人。全村以勞務、葡萄、杏、大櫻桃為主導產業。胡大村先后獲得“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2024年8月 胡大村生態公園 霍平杰攝影)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征程中,探索一條符合鄉村實際、富有成效的文明發展路徑至關重要。天水市麥積區胡大村的生動實踐,正是“千萬工程”工程在隴原大地上結出的豐碩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極具借鑒價值的鄉村建設樣本。胡大村通過規劃先行科學布局發展藍圖,共建共享激發內生動力,生態優先厚植綠色本底,文化鑄魂培育文明新風,“六治融合”創新治理模式,黨建統領強化組織保障,走出了一條傳統與現代交融、生態與經濟并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振興之路。
(一)規劃先行,勾勒文明發展藍圖
胡大村秉持“鄉村山水林田路房‘一盤棋’、人業文景村‘一體化’”的導向,先后三次邀請長安大學設計院為村莊量身定制規劃,讓村莊的歷史文脈得以延續。同時,通過景觀重構、綠化填補等工程,提升村莊的宜居性,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構建的“一帶、兩軸、三片、兩心、多點”的空間結構,為村莊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奠定了堅實的空間基礎。如今的胡大村,既有古村落的韻味,又有現代鄉村的氣息,成為傳統與現代和諧共生的典范。
(二)共建共享,激活文明發展活力
胡大村堅持“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理念,聚焦公共服務與產業發展雙輪驅動,讓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感受發展的紅利。在公共服務方面,建成320平方米公益事業活動場所、485平方米黨群服務中心和2800平方米生態公園,涵蓋便民服務、文化活動、老年教育等功能,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生活的便利性。在產業發展方面,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設施櫻桃示范基地,建成果品氣調庫、食醋加工廠,延伸產業鏈條。產業的興旺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還為村莊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讓村民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美好前景,積極參與到村莊建設中來。

(2024年8月胡大村紅星課堂 留守兒童參加活動 霍平杰攝影)
(三)生態優先,厚植文明發展底色
胡大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治理作為文明創建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造“村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格局。通過一系列生態治理措施,胡大村獲評“全國美麗宜居村莊”,成為生態宜居的鄉村典范。
(四)文化鑄魂,涵養文明新風尚
胡大村以“成風化人”為目標,構建了“一創一評、一規一會、一堂一隊、一場一榜”的文化建設體系,讓文化浸潤村莊,涵養文明新風。“一創一評”樹典型,評選出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以榜樣力量引領向善風尚!耙灰幰粫逼坡,修訂村規民約,制定胡氏家訓,成立紅白理事會,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剎住攀比之風,重拾勤儉傳統,營造了文明節儉的良好風尚。“一堂一隊”傳美德,開設道德講堂,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展理論宣講、助老扶幼等活動,讓文明之花在村莊綻放。“一場一榜”育新風,建成820平方米文化廣場,組建9支業余文藝隊伍,年均開展活動30余場;設立“善行義舉榜”和孝道“紅黑榜”,宣傳“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事跡,營造見賢思齊的文明氛圍,讓村民們在文化活動中受到熏陶,提升文明素養。

(2024年6月 胡大村 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霍平杰攝影)
。ㄎ澹傲稳诤稀,夯實文明發展根基
胡大村創新“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賢治示范、智治支撐”的“六治融合”治理模式,為文明村創建提供了堅實的治理保障。政治引領強堡壘,構建“黨支部+黨員/網格員+群眾”三級體系,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法治保障固根本,開展“八五”普法,配備法律顧問,培育“法律明白人”,調解矛盾糾紛20余起,法治意識深入人心,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德治教化潤民心,開展“六傳六樹”文明實踐活動,整治高額彩禮等陋習,文明新風蔚然成風,提升了村民的道德素質。自治強基聚合力,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功能,設立婦女、老年活動室等,激發村民自治活力,讓村民們積極參與到村莊治理中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賢治示范揚正氣,編撰村志,建設鄉賢名人文化長廊,以37位鄉賢事跡感召村民,凝聚發展共識,充分發揮了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智治支撐筑平安,實施“雪亮工程”,安裝智能攝像頭50余處,構建“三位一體”防控體系,刑事案件零發生,保障了村莊的安全穩定。
(六)黨建統領,強化文明發展保障
胡大村以黨建為引領,夯實文明創建組織基礎。建強班子提戰力,建立“優秀人才—后備干部—村干部—黨組織書記”培養鏈條,選優配強“兩委”班子,打造了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網格管理促服務,落實網格化管理與黨員積分制,為黨員設崗定責,80余名黨員結對服務群眾,解決民生實事140余件,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讓黨建工作真正服務于村民的需求。制度規范保落實,規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確保決策民主科學,黨群干群關系密切,為村莊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通過黨建統領,胡大村的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為文明村創建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

(2024年11月 胡大村道德講堂 召開移風易俗宣講會 霍平杰攝影)
胡大村通過多年實踐,形成了“規劃引領有高度、共建共享有溫度、生態治理有力度、文化浸潤有深度、治理創新有準度、黨建保障有強度”的文明創建路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項榮譽。未來,胡大村將繼續以“千萬工程”為指引,深化文明創建成果,朝著“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奮勇邁進,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鮮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