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05年最火的互聯網詞匯是PK,那么2006年很可能非“惡搞”莫屬。
惡搞,又稱Kuso庫索,一種特殊的互聯網文化。惡作劇自古有之,但當它插上IT技術的翅膀,再駛上網絡傳播的高速公路,便一發不可收拾。 近來,惡搞之風越刮越猛,奧運吉祥物福娃、歌曲《吉祥三寶》、超女等紛紛中招。惡搞的對象早已超出文娛圈,公眾人物、普通大眾以及各種影音圖像作品,甚至舞蹈《千手觀音》,無不慘遭惡搞。
第12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記者聯誼會日前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央電視臺文藝中心有史以來第一次邀請全國30余家媒體共聚一堂召開圓桌會議。這意味著,高高在上的央視終于“高處不勝寒”,放下姿態,開始探討全民娛樂路線了。會議上,一名來自四川的老記者激動不已。他在會議上大聲說,從業15年以來第一次像個人一樣和央視官方代表坐在這里談話,并能吃點水果。記者們唏噓不已。
會議以平等姿態和記者商議了第12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的一些細節。最讓記者吃驚的是,央視居然拿出勝過陳凱歌的氣度,當場播放了一個已經在網絡上流傳,并對電視大賽策劃人進行人身攻擊的惡搞短片。這個短片《閃閃的紅星之潘冬子參賽記》是由一名叫做“胡倒戈”的網友制作而成。以《閃閃的紅星》為原料惡搞青年歌手電視大賽。一開篇,就是一個“八七電影制片廠”的字樣。片中,潘冬子的父親變成了“地產大鱷”潘石屹,潘冬子信誓旦旦地告訴同伴,“去年超女那么火,今年也輪到我們了!迸硕拥哪赣H一心想參加“非常6+1”,她的夢中情人是李詠。地主的仆人名叫“德剛”,其中一個大壞蛋名字叫做“老賊”,央視的人都知道,青年歌手大賽總策劃秦新民外號“老賊”。在場記者和央視領導笑作一團。齊帥南都
惡搞手法大起底
圖片移植
通過圖像處理軟件修改、拼接數碼圖片,達到搞笑的效果。代表作
1.小胖:廣西南寧一個胖乎乎的中學生,不經意的側目一瞥,流露出一種輕蔑的神態。結果,這一幕無意中被人拍了下來,而且被傳到了網上。這下慘了,他的頭像被安插在各種各樣的圖片中,很快成了網絡社區中的第一圖片明星。
2.猥瑣男:一個可憐的網絡名人。大約在2002年,一幅并不怎么雅觀的圖片出現在網上,因畫面男主人公笑容、動作“猥瑣”而慘遭“毒手”,其形象被嫁接成無數的系列及版本。
3.福娃: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剛出道不久,即被改頭換面成北奧福娃戰隊、葫蘆兄弟版、超女五人組、無間道福娃海報、圣斗士五福娃、黑暗使者五福娃等等。
影視剪輯
其題材大多取自各類電影和電視節目,通過二次剪輯、后期配音和添加字幕,形成新的視頻短片。代表作:
1.《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胡戈的成名作。它將電影《無極》和央視的《中國法治報道》重新剪輯、配音,演繹成一個搞笑的刑事案件報道短片。
2.《大史記》三部曲包括《大史記》、《糧食》和《分家在十月》。《糧食》短片對抗戰故事片《糧食》進行重新剪輯配音,將鬼子搶糧的故事改造成了評論部的節目組之間爭奪片源的故事。
篡改歌詞
顧名思義,把一些流行歌曲重新填詞,有的還像模像樣找人重新翻唱,制作成搞笑版的新曲目。代表作
《我不想說》小雞版這首網絡歌曲取電視劇《外來妹》主題歌《我不想說》。它使用擬人手法,用一只小雞甜美稚嫩的聲音唱出雞族在過去一年“禽流感”劫難中的種種遭遇。
假唱表演
對口型假唱流行歌曲,并配以夸張、搞怪的表情和動作,用攝像頭拍錄成視頻MV。代表作:
“后舍男孩”系列作品:廣州美術學院的兩名男生,黃藝馨和韋煒,創造性地發明了這種惡搞方式。他們因假唱后街男孩的歌曲而得名,其假唱作品在網上廣為流傳。
動作模仿
模仿著名的舞蹈動作、明星的典型姿勢擺出造型,拍成數碼照片在網上流傳,以博一笑。代表作:
《千手觀音》:春晚節目《千手觀音》一舉成名后,很多人旅行留影時都學著擺出相似的造型,出現了不少令人噴飯的照片。
侵權
成問題
肖像權朝不保夕
惡搞盛行多年,涉及的很多是非公眾人物,由于人微言輕,他們的感受、他們的聲音幾乎被淹沒了。無辜的“小胖”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無意中被人拍下一張數碼照片,因為表情獨特頗具喜劇效果而被“惡搞族”盯上。如今,小胖的形象被移植、拼接成各種版本,變成勇士、明星、女人甚至機器貓,儼然成了網絡名人。但是,這些惡搞之作,沒有一張征求過小胖的意見,也從來沒有人關心過他的感受。甚至,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數碼照片的流行和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公眾人物和非公眾人物被惡搞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一旦自己的照片被“惡搞族”盯上,各種搞怪形象就很容易迅即泛濫。那么,誰還敢輕易把自己的照片傳到網上,誰又能保證自己的照片不被別人傳到網上呢?
名譽權慘遭威脅如果
說,圖片處理軟件高手惡搞小胖更多的是覺得他可愛,并無惡意的話,那所謂“猥瑣男”的遭遇要“悲慘”得多。這個倒霉透頂的家伙,一會兒變成蒙娜麗莎,一會兒變成猴身人面,甚至被拼接成跳艷舞的形象,或者對著雕像、其他人做出猥褻動作。
真正的“猥瑣男”是誰,現在還是一個謎。唐山一個名叫王志強的人,因為長得極像網上流傳的“猥瑣男”,又在網上公布了自己的照片和身份,因而一度被無數人認定為“猥瑣男”的原型。他四處發帖澄清,并向各大網站的網管、版主抗議,但在浩瀚如海的網絡社會里,他的反抗微弱無力。
嚴格地說,無論是小胖還是“猥瑣男”,在滿足人們的搞笑欲望的同時,他們的名譽權也受到了侵害。而且,這種侵害很可能是終身的,因為五花八門的惡搞形象已遍及網絡世界,根本無法一一清除。
著作權備受挑戰
未經許可,將海報、劇照任意修改,或者對影視劇進行二次剪輯、改編,是否會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權?如今,這方面的爭議并不少見,而其區分界限又是相當困難的。
有一些惡搞,比如對千手觀音動作的模仿,或者對流行歌曲的模仿、假唱,對原作并未構成傷害,或者傷害甚微。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惡搞作品,是在直接使用和丑化原作。
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具有幽默的品質和豁達的胸懷。陳凱歌的氣急敗壞,從法律角度細究起來,未必就是無理取鬧!吉祥三寶》的惡搞版本中,甚至出現了“小偷版”、“養豬版”,原創作者布仁巴雅爾無力起訴,無奈地發出一聲呼吁“‘惡搞’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