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小檔案
姓名:潘石屹
職務: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聯席總裁
出生:1963年10月
籍貫:甘肅省天水
學歷:石油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產業:房地產
主要經歷:大學畢業后到國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開始在深圳和海南開創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涯。1992年,潘石屹與人合作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出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包括北京萬通新世紀廣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大廈、北京萬通理想世界(現改名為新城國際)。1995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自公司創建以來,兩人共同開發了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分別為:SOHO現代城、博鰲藍色海岸、建外SOHO、長城腳下的公社等。長城腳下的公社在2002年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大獎。潘石屹目前是中國最活躍的房地產商人之一,曾“玩票”參演電影《阿司匹林》男主角,已經成為一個娛樂化、善玩概念、精于反策劃的地產商人。

著名的房地產商人潘石屹有一段時間特別煩,因為有三個曾經親密無間的老部下,卻一起聯合起來要起訴他。而他背后,是態度更加強硬、不肯輕易做半點讓步的妻子張欣。
一個是13年前就跟隨創業的合作伙伴、一個是25年前“睡在上鋪的兄弟”、一個是30多年的世交,是什么原因使他們“揮戈相向”?
一個是從小生長在甘肅天水農村的“土鱉”,一個是十幾歲就去了國外并深受西方文化浸淫的“海龜”,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由最初的爭吵打鬧最終磨合成牢不可破的“夫妻檔”?
和媒體一直友善有加、相得益彰的京城房地產大腕潘石屹,在不久前接受國內某家電視臺采訪時卻突然翻臉:“你不要再問了,要再問,我就不接受采訪,你出去!”
是什么讓潘石屹在采訪中一直閃爍其詞、最終惱羞成怒呢?事情得追溯到2004年6月的一紙訴狀——北京紅石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汪鋼、謝光學、姚軍等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該公司最大股東潘石屹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非法轉讓了原紅石實業所擁有的現代城、建外SOHO的相關權益,嚴重侵害了中小股東們的利益,并提出共計1.05億元的賠償要求。原告們在訴狀中稱:“潘石屹以上兩次非法轉讓的實質,是其作為紅石實業的董事長以權謀私、非法轉移、侵占公司的合法財產及權益,使其變相成為潘氏夫婦共有的非法財產……”此案被業界稱為中國“股東代表訴訟第一案”。
一度表現出巨大誠意的潘石屹,在與幾個小股東經過20多輪談判并達成口頭協議后,卻突然關閉了和解的大門。2005年3月15日,原告方在得出其已無和解誠意的結論后,由原告代理律師告知高院,請求法院恢復審判程序。據悉,法院已經下達通知,在2005年5月26日對原告另行提出的股東和董事知情權一案先行開庭審理。
但在開庭前的5月24日,事情突然峰回路轉——原本“放手一搏”的幾個當事人最終“偃旗息鼓”并簽定了和解協議,潘石屹于5月25日在和解協議上面蓋上了公章,賠款幾天后即一次性全部付清,原告律師于6月1日正式撤訴。但雙方約定,具體賠款金額對外保密。
“這個人真是太兩面派了,我們覺得自己太老實了。”在和解之前,三個小股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們都表現出一種受過欺騙后的憤怒。
姚軍:13年的創業合作伙伴
“我比較矛盾,我并不想走這一步。”
在三個狀告潘石屹的小股東中,現任北京陽光時代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姚軍,是當初對要打官司最想不通、也最不情愿的一個,“他們剛開始來找我時,我比較矛盾,我并不想走這一步。”回首從前,姚軍有種“情何以堪”的感傷。
那是1992年,北京萬通剛剛成立不久,去中關村買電腦的潘石屹碰上了24歲的技術人員姚軍。打過幾次交道后,潘石屹對他感覺良好,于是請他吃了一頓飯,并盛情邀請姚軍加盟北京萬通。

當時公司在北京懷柔縣,條件十分艱苦,留不住人才,很多大學生呆了一個禮拜就一去不返了。但姚軍還是很懷念那段沒日沒夜卻干勁十足的創業歲月:“有時候累得不行,只要有兩分鐘的空檔時間,我就會立馬倒在地下,呼呼大睡。”
那時候,萬通在海南的業務已經慢慢萎縮,公司的重點放在了北京。1993年,萬通正好趕上發行法人股,姚軍參與了公司股份改制并負責募集資金。當時沒有證券法、沒有公司法,沒有人對此內行,一切都得從頭學起,困難可想而知。“現在回想起來仍驚心動魄,我們想盡一切辦法尋求潛在的投資者。剛開始沒有什么動靜,但到最后的幾天時間里,大家開始瘋搶起來,有時一天有上千萬的資金打到賬戶上來,有些錢甚至都不知道是從哪里打來的。緊接著在1993年底,國家就開始了宏觀調控,如果萬通沒有募集到這三個億的資金,當時可能就沒了。”
后來公司搬到了北京市東二環邊的保利大廈,姚軍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時的辦公室在518號房間。那時姚軍與潘石屹的關系,可以用“心有靈犀”來形容:“我們之間的交流,到了極其簡單而有效的程度,他說一句話,別人可能聽不懂,但我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很好地完成。”兩人的私交也非常親密,姚軍回憶:“潘石屹和前妻當時帶了一個兩歲的孩子,我們都叫他寶寶,我非常喜歡那個小男孩。”
由于經營觀念等諸多差異,潘石屹和其他5個股東之間產生了矛盾和沖突,被調任到上海總部去任總裁,其實上是被架空起來。被看成是“潘石屹親信”的姚軍,也被調往上海出任總裁助理。1995年6月,潘石屹選擇了“出走”,姚軍也緊接著在7月份提出辭職。一開始姚軍不太好意思這樣做,感覺上好像對不起馮總似的,家里人也不贊成他放棄當時已有的穩定收入去冒險。潘石屹和太太張欣從夏威夷回來后,就給姚軍打電話,邀請他一起去另外做一個小公司,潘石屹鼓動說:“如果做不好,大不了我們再回去打工。”
憑著分家時得到的大約二百萬現金,潘石屹創建了紅石實業,最開始就潘石屹、張欣、姚軍三人。所有加盟的創業者,月薪都在原有基礎上攔腰砍成一半,而且沒有什么福利、沒有獎金,原來月收入已經上萬的姚軍,每月只能拿到4500元工資了。
由于姚軍在萬通時積累的融資經驗和資源,他仍被委派擔任至關重要的“找錢”工作。“最開始的一二百萬根本就不算錢,發發工資、交交房租就沒有了,公司隨時面臨現金斷流而倒閉的危險。潘石屹經常是告訴我什么時候需要用一筆錢了,我就得想盡一切辦法去籌措。記得有一次,我終于把一筆幾百萬的借款支票拿到手,一個人坐在破舊的桑塔納里,興奮得啊啊大叫……”
有一個場景在姚軍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開始時張欣還沒有從她任職的旅行者集團辭職,仍在國貿中心三十幾層的辦公樓上班。有時我和潘石屹去找張欣,三個人常常站在臨窗的辦公室里,潘石屹興奮地指著遠處建外SOHO和現代城的兩塊地說,這就是我們的地盤啊!我們倆聽了都熱血沸騰,有干一番大事業的沖動。”
謝光學:24年前“睡在上鋪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