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足古浪縣城街頭,鱗次櫛比的樓房、整齊劃一的鋪面、干凈優美的環境、縱橫交錯的道路使你耳目一新。近年來,擁有40萬人口的古浪縣加快城市建設步伐,通過實施“東擴北延”工程,建設經營管理城市,古浪縣城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管理進一步強化,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城市經營發展取得新突破,城市建設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全縣城鎮人口8.17萬,城鎮化水平23.05%,其中縣城人口3.5萬。縣城內,擁有萬噸水廠和4個集中供熱站,基礎設施控制面積已達4.6平方公里,城區綠化面積19.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4平方米,城區房屋建筑面積67.16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12.61平方米,城區集中供熱面積33.64萬平方米,供水普及率95%。
要建設好一個城市,必須對城市有一個科學的定位和超前的規劃。2000年起,古浪縣委、縣政府依據縣城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現狀提出了“東擴北延”的發展思路,并開始修編古浪縣城市二版總體規劃。經過自上而下,各位專家領導和干部群眾的反復醞釀討論修定,甘肅省規劃設計院設計的古浪縣城市總體規劃于2004年7月由武威市人民政府審批實施。二版總體規劃縣城面積近期(到2010年)為6.38平方公里,人口5.8萬;遠期(到2020年)為11平方公里,人口10萬。二版規劃中,確定了古浪縣城“二軸匯一心連四區”發展方向(二軸:指南北向的昌靈路和東西向的中莊橫路,一心:兩軸線在城市中心部位十字交匯而成的城市中心,四區:南區,縣城舊城區,以居住、辦公、商業為主;中區,指縣城新區,是城市近期建設的主要路段;北區:中莊橫路以北的用地,是城市遠期建設的主要地段,以工業、文教、辦公為主;東區:指古浪新火車站周圍區域,是以對外交通、倉儲、城市出入口交通服務為主的獨立區),即沿昌松路和昌靈路向北發展,完善東西兩側用地,控制城市南端的發展。《古浪縣城市總體規劃》遵循古浪縣城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與趨勢,分析論證古浪在區域發展中的職能、地位與作用,既考慮了近期建設的問題,又考慮了遠期發展的可能性,為古浪縣城建設發展作出了“依托舊城,積極發展新區,近遠結合,突出重點,著力優化城市用地結構和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的科學定位。
古浪縣城市建設按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思路,開發建設新城區,改造維護舊城區,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縣城建成了昌松路、昌靈路、建設路、世紀路、南一路、中莊橫路、規劃路等20條縣城主次干道,道路總長20公里,人均道路面積6.3平方米,縣城基礎設施控制面積4.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5萬,架設城市路燈493盞,埋設排水管網12公里,日處理垃圾45噸,城區有公交車4輛。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使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品位有效提升,讓縣城居民深切感受到居住在縣城的方便快捷、潔凈順暢和優美愉悅。
近年來,古浪縣在城市建設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龍園住宅小區的建成入住,投資1.2億元的浙江商業城項目一期住宅樓開工建設等項目建成運行,使人均居住面積達12.61平方米,縣城規模不斷擴大,城區人口增加到3.5萬人。在縣城累計種植適宜樹木4559棵,花灌木1500棵,花卉17500株,單位及住戶進行縫插綠的庭院綠化,特別是建成了總投資470萬元,占地面積22000平方米,集休閑、娛樂、健身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縣城中心綠地,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縣城居民觀景休閑、慶典聚會、健身娛樂的需要,同時使縣城綠地面積擴大到19.2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平方米。結合城鄉改水改廁工程的實施,縣城改造建設水沖式廁所6座,公廁覆蓋率100%,建成垃圾中轉站4座,配備垃圾清運車4輛,灑水車1輛,真空吸糞車1輛,設置下沉式果皮箱150個、密封式垃圾斗22個,社會和個人投資約150萬元,鋪設人行道彩磚1.2萬多平方米,更換道沿石1462米。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有效改善了縣城生活居住環境,增加了縣城的魅力,增強了城市的集聚輻射力。
城市發展的和諧不僅僅表現在參差林立的建筑、暢達協調的交通、綠樹成陰的風景、車水馬龍的大街、燈火通明的夜景,更重要的是體現城市發展人性化、城市居住適宜化、城市價值最大化、發展機遇多元化。2003年之前,古浪縣城有分散供熱鍋爐64臺,供熱面積不足20萬平方米,但年耗煤1.2萬多噸,煙塵排放量38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50噸,資源嚴重浪費,環境污染較大,廣大居民要求治理,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提議推行集中供熱。2003年,古浪縣按照“統一解決熱源,發展集中供熱”的要求,積極對縣城實行集中供熱,陸續淘汰分散供熱小鍋爐53臺,建成了四家集中供熱企業,修訂出臺了《古浪縣城區集中供熱管理辦法(暫行)》。目前,縣城集中供熱面積達到35萬平方米,集中供熱覆蓋率達60%以上。集中供熱的實施,解決城區大氣污染給環境和居民帶來的嚴重影響,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供熱效率,減少了管網設備的重復投資,減輕了單位的供熱負擔,節約了建設用地,帶來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供熱公司還對部分特困家庭減收或免收采暖費的方式,政府出臺了對城區特困家庭采暖補貼政策,進一步體現了城市發展的以人為本理念和和諧發展內涵。今年,該縣實施的廉租住房保障及2008年的廉租住房建設計劃,將使城市居民中低收入群體和孤、老、病、殘等特殊困難家庭的住房困難逐步得到保障。
古浪縣加強城市管理,制定了《古浪縣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暫行辦法》,2007年縣委、縣政府把縣城環境衛生治理作為重中之重,提出了創建市級衛生縣城的目標要求,制定了《古浪縣創建市級衛生縣城實施方案》、《古浪縣創建市級衛生縣城考核辦法》、《城區垃圾實行統一管理統一代運的通知》和《加強城區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綜合整治的通知》等,各相關部門靠實工作責任,強化工作措施,加大了縣城臟、亂、差的整治力度,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了“城市管理,人人有責”的氛圍;完善了《古浪縣城門前“三包”責任制》,實行“定人員、定路段、定經費、定作業標準、包衛生保潔”的“四定一包”制度,規范了垃圾收集和清運秩序;加強建設了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范了戶外廣告牌匾管理,清理整治了占道經營和流動攤點,清理了沿街“牛皮癬”,整治了機動車輛亂停亂放和沿街屠宰牲畜行為;規范了市場秩序,做到農貿歸市、攤點歸區,座商歸店。該縣建立了建設路、公園路、水關路3個商貿市場;增加了垃圾清運班次,提高了保潔效率,使縣城實現了冬有綠、春有花、秋有景的建設目標。通過規范城市管理,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的努力,古浪縣城于2007年8月順利通過了市級衛生縣城的達標驗收,古浪河縣城段的綜合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垃圾處理能力有效提升,縣城臟、亂、差現象得到了根本治理,人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一個“環境優、人氣聚、發展快”的新縣城正在迅速形成。
古浪縣縣長楊得中說:古浪縣城市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人民群眾建設“秀美古浪”的愿望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將以十七大精神為指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下大力氣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把古浪建設成為河西走廊門戶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