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夏日的平涼,花木蔥蘢;崆峒山下,清風送爽。近日,由天津和甘肅文旅界人士組成的文旅資源對接考察團相聚涇水之濱,共同解碼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密碼。
平涼文旅推介官說,平涼文旅資源豐富多彩,有3886處旅游資源、47家A級景區和490個優質資源,期待與天津攜手,共繪西北文旅康養融合發展新圖景。
推介會現場,平涼文旅推介官以“六個一”為密鑰,層層解碼平涼文旅的獨特魅力。
——“一座仙山”悟道源。作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崆峒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庫,軒轅黃帝在此問道廣成子,孕育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治國修身智慧;景區內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古建筑群,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
——“一枚銀針”顯奇效。在“世界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的故鄉,平涼正將《針灸甲乙經》的醫學遺產轉化為康養產業優勢,游客可在這里學習耳穴壓豆、艾灸理療等技法。
——“一脈武術”強體魄。作為中華五大武術流派之一,崆峒武術以“養生拳法”聞名。李白的“世傳崆峒勇”,杜甫的“崆峒足凱歌”等詩句,為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想象空間。今年,平涼市將舉辦崆峒武術大會系列活動,讓游客在這里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武俠之旅。
——“一泓瑤池”沐身心。大云寺半個世紀三次出土佛舍利2000余顆;富含17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瑤池氟溫泉,是平涼重要的“中醫治未病基地”。
——“一夏清涼”宜旅居。憑借“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名片,以及夏季平均氣溫21℃、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8000個的生態優勢,成為游客遠離酷暑、享受清涼的甄選之地。
——“一飽口福”慰舌尖。盛產于北緯35°的靜寧蘋果,脆甜可口,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平涼紅牛,獲得中國第一個活牛類證明商標;平涼紅牛宴、平涼羊肉泡等富有地方風味的名優小吃,也讓游客“得隴味而忘故鄉”。
“沒想到平涼的旅游資源這么豐富。”甘津文旅資源對接考察團成員張雯感慨道,這些資源既有深厚的文化根脈,又有創新的體驗場景,完全具備打造西北文旅康養標桿的潛力。
“平涼多元的文旅康養資源,可以為天津乃至京津冀客群提供差異化康養選擇。”甘津文旅資源對接考察團成員孫利說,未來,津甘兩地文旅協作空間廣闊。
“我們公司平時接待的老年團體與平涼的文旅康養資源高度契合。尤其是即將舉辦的崆峒武術大會系列活動,既有歷史厚度,又有時代溫度,非常值得深度合作開發。”天津文旅資源對接考察團成員李莉說。
平涼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天的平涼,正以開放的姿態、優良的環境、蓬勃的活力,聚力打造“三區一城市”,加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前景光明,未來可期。期待考察團一行通過本次文旅資源對接活動成為平涼文旅發展的“宣傳員”“合伙人”“同路人”,雙向奔赴,共贏未來。
推介會上,平涼市還圍繞文旅康養產業鏈延鏈補鏈,謀劃儲備招商引資項目65個,概算總投資136.62億元,誠邀大家共拓西北文旅康養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