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秦安>>正文 |
路通了 人活了 |
(2006-5-8 10:44:33)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惠富強 打印本頁 |
|
|
秦安縣王窯鄉最邊遠的村莊離縣城有30多公里,山大溝深,屬邊遠貧困鄉。這里生產的“大紅袍”花椒質優味美,曾被農業部命名為綠色無公害大紅袍優質基地。花椒是王窯鄉的支柱產業,除此之外,這里的中藥材生產和養殖業也很興盛。近年來,該鄉通過興修公路,促進了農副產品的升值,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2001年前,王窯鄉連一條像樣的鄉級公路也沒有,鄉黨委書記逯銀霞告訴記者,1999年,硬灣村一村民為了給自家打水窯解決人畜飲水問題,趕著毛驢從李堡、汪川往回馱沙子。一天起早貪黑馱兩回,第三天,一條活蹦亂跳的毛驢竟給累死在路上了,逯書記說,這件事給鄉鎮干部的震動很大。要致富,先修路,這是硬道理。沒有路,別說人們生活不便,而且好東西長在深山人不知,就不能變成養活人的錢財,想富就更是難上加難。 2002年,王窯鄉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大好時機,在國家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下開始興修公路,群眾的積極性很高,資金不夠,鄉村自籌,群眾出工出勞,干得空前高漲,至2005年底,該鄉興修鄉村公路120多公里。現在,一張鄉村農路網已將25個村網絡其中。逯書記告訴記者,公路修通了,外面的投資者慕名而來,小商販也是云集而來,每當花椒、藥材、蔬菜瓜果成熟收獲的季節,各地的車輛就開進鄉村的田間地頭,好東西不但能賣成養活人的錢,而且價格也比以前高了許多。就拿花椒來說,路未通前,每斤干花椒只賣10元,現在能賣到12至13元,給農民增加了收入。 公路發展不但帶動了農副產品升值,而且還極大地促進了運輸業的發展,現在王窯鄉共有三輪車及其他機動車輛2500多輛,除了干自家的活外,還能掙回不少的鈔票。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