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在秦安縣調研時強調:
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 加快構建和諧天水步伐
【本報訊】(記者 贠武軍 通訊員 鄧曉東)4月11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春帶領市委辦、市農辦負責人,對秦安縣項目建設、縣域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鄉鎮職能轉變等工作進行了調研。趙春在調研時強調,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定信心,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加快構建和諧天水步伐,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今年,秦安縣依托自身優勢,積極實施“項目拉動、商貿帶動、產業推動、城鄉聯動、三產互動”戰略,以春耕生產、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城市建設、教育衛生等工作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全縣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至3月底,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全縣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564萬元,同比增長28.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41萬元,同比增長12.9%。
當天,趙春先后深入到秦安長城萬噸果汁項目建設工地、安伏鄉渠溝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興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蓮花農貿綜合市場、縣體育中心體育場、秦安縣萬噸果庫項目建設工地、縣職教中心、縣第二中學擴建項目工程、城北集中供熱工程及王窯鄉等部門和鄉村進行了調研。
趙春在調研中對秦安縣的整體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秦安縣鄉換屆后,各級領導創新意識強,發展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得力,特別是在抓項目、求發展的觀念上敢于突破和創新,新上了一批很好的城市建設項目、農業產業化項目、市場建設項目、文化教育項目,很好地調動了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從而使各項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是在鄉鎮職能轉變工作上能積極主動地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思考,大膽創新,為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鄉鎮職能轉變,加快全市農村發展步伐探索出了好的經驗和方法。
趙春強調,目前全市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抓機遇促發展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各級領導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要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堅定信心抓大事,干實事,排除干擾,著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要充分認識到加快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終要使廣大農民和廣大市民受益。要把項目作為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載體,繼續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圍繞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生態環境、工業經濟、文化旅游等領域,積極爭取各類建設項目,以項目帶經濟、以項目促發展,以發展的實際成效讓廣大人民群眾受益。同時,在建設和發展中要注重依法辦事,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特別是在拆遷征地問題上要保護好群眾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趙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核心是抓產業促發展。要緊緊圍繞蔬菜、林果、畜牧三大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的思路,進一步擴大標準化生產基地,積極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培育發展一批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秦安縣要進一步加大果品產業化投入力度,堅定不移地推進這一優勢產業發展,努力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得更強更大。
趙春強調,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是當前鄉鎮政府的主要工作和中心任務,全市廣大鄉鎮干部要放寬眼界,開拓思路,立足于自身的優勢產業,穩步推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鄉鎮職能轉變工作一定要按照“鄉鎮轉職能、部門轉作風、村級抓班子”的工作思路,在推行鄉鎮干部包產業、包項目、包服務、包重點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村為單位切實抓好村級班子,真正把能力強、素質好、有技能,能帶領群眾致富的能人選入村班子。同時,要積極借鑒外地經驗,盡可能對村組進行合并,讓致富能人將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努力減少村干部職數,提高村干部報酬。同時,要在政治和生活上關心他們,要將工作成績特別突出的村干部吸收到鄉鎮黨委、政府的班子之中,逐步推行村級干部養老保險制度,切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樹立一種長期為群眾服務的思想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