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資市場監管 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
——秦安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紅盾護農”工作紀實
□王國強
秦安縣工商局以整頓農資市場為重點、以農資打假為手段、以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為目標、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中心,認真履行職責,進一步完善了“紅盾護農”工作機制,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坑農害農行為,維護農民利益和促進農民增收。
找準農資市場癥結,破解監管難題
秦安縣工商局從審查主體資格入手,組織各工商所對轄區內所有農資經營主體進行了認真清理、整頓,對不具備經營資格的堅決予以取締,絕不姑息,堅決清理和取締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掛靠經營,嚴把農資市場準入關,堅決杜絕不具備農資生產經營資格的單位和個人從事農資經營活動。對全縣農資經營戶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對證照不符,超范圍經營的15戶,限期整改,對無照經營的6戶予以取締。目前全縣82戶農資經營戶,家家證照齊全,實際經營情況與核準登記事項相符。
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建立市場主體誠信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市場主體誠信檔案。一方面引導和幫助監管對象自身建立健全經營檔案,做好品種登記工作,嚴把進貨關、銷售關和使用關。目前全縣16戶農資經營批發企業全都建立健全了“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制度。另一方面,該局按照翔實的動態監管資料,劃分了農資經營企業的信用等級,嚴格按照企信用等級管理。
二是引導監管對象建章立制,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服務功能。積極開展文明誠信、經營守法單位評選活動,評選出一批市場信得過,農民受歡迎的先進企業。多措并舉,嚴把農資商品質量關要求農資商品經營企業在購進商品時做到“六不購進”。即:“三證”不全的不進;過期和即將過期的不進;產品說明含糊不清的不進;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不進;人情貨不進。狠抓了質量管理責任的落實,加強行業自律。在日常巡查中嚴格督促經營者落實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公示牌。強化協作、優勢互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一是提高自身執法能力。一方面嚴格落實農資市場監管責任制,細化考核指標,強化了內部監督。另一方面適時集中開展農資執法培訓,提高一線執法人員的執法辦案技能。二是主動加強同國內知名農資生產企業聯系協作,建立農資打假協作機制。
三是積極加強同兄弟單位以及農業、質監、林業、公安等部門的協作,發揮了不同部門的優勢,形成了合力。五是對所有涉農案件都從嚴從重處罰。拓展“一會兩站”服務職能,實行農資集體采購,聯戶配送,切實維護農民利益自2005年以來,全縣成立“兩站”300個,“聯絡點”215個,在及時受理投訴、化解消費糾紛的基礎上,指導“兩站”拓寬服務職能,向村民宣傳農資商品真假辨別知識、科學使用知識。在自愿的前提下,組織村民集體采購所需的農資商品。讓廣大農民及時用上安全放心的農資,享受配送價格,真正得到實惠!凹t盾護農”出新招,科技下鄉幫果農積極協同秦安縣果業局、秦安縣劉坪鄉政府,精心籌劃了一次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為廣大果農傳經送寶。積極加強了對農藥經營企業的監管,主動向廣大果農推薦銷售,擴大秦安果品的知名度,促進農民增收。(作者系秦安縣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