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縣長擔心在北京的秦安老鄉人數多,貨運的東西不夠配發,于是每人再提兩個“紙箱子”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在北京見到家鄉縣領導
作者:李成義(北京)
縣委書記縣長擔心在北京的秦安老鄉人數多,貨運的東西不夠配發,于是每人再提兩個“紙箱子”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2007年11月1日,我收到一條手機短信,說家鄉的縣領導要來北京,要求在京的甘肅秦安人11月4日在天壇飯店開會。我們縣每隔三五年就組織一次外地的老鄉會,而上次北京的老鄉會由于我不知情沒能參加,這次再不能錯失良機了。
多年來,我作為在北京的打工者,很想見一下老家的縣領導,因為縣長還是我未曾謀面的“恩人”呢!2007年五一節的時候我回老家,聽說村子里一位姓楊的老鄉去世沒錢買棺材,最后是村民捐錢才讓他入土為安。回到北京,我就冒昧地給王縣長寫信反映此事,結果一個月后縣里派人到我村對那家人進行了救濟。一個打工者的一封信,能引起縣長的慈善行動,我們整個村子都非常感念,說王縣長是村里的“恩人”。如果此次來北京能見到的話,我可以當面表達一下感激之情。
才僅僅三天時間,那種盼老鄉聚會的念頭,就像兒時盼望過年一樣迫切。
11月4日下午到了天壇飯店,才知道在北京的秦安老鄉竟然有一百多號人,大家齊聚一堂,用方言土語訴說鄉情,好不親切。而自己期盼的縣領導也是遠道而來,陳書記和王縣長微笑著與我們握手問好。這是我第一次見縣領導,而且是在三千里之外的北京,真是既親切又感動.
有關如何發展家鄉的座談會開完以后,大家聚到一起共進晚餐。自己還沒來得及向縣領導敬酒,陳書記和王縣長就搶先一步到我跟前來干杯了,讓領導為我們這些窮打工仔敬酒,感動再一次襲上我心頭。一百多號人相互敬酒問好,整個飯局除了鄉情外,還涌動著濃濃的官民同樂之情。這應該是我在北京打工十年來,吃得最開心的一頓飯了。
晚飯后散會時,意想不到的驚喜又出現了,縣領導竟然給每個老鄉發了三個紙箱:一箱酸菜,一箱花椒,一箱蘋果。這些東西都是從老家帶來的土特產,尤其那酸菜是秦安人的最愛,通常只有在春節回家時才能吃上,現在破例在遙遠的北京能吃上家鄉的東西,許多人咂摸著嘴唇已經是垂涎三尺了。
幾天后,我才從一個老鄉那里聽到縣領導帶土特產的“內幕”:他們先是通過鐵路貨運向北京發送了三四百箱蘋果、酸菜和花椒,但就在去天水火車站前,有領導擔心在北京的秦安老鄉人數多,貨運的東西不夠配發,于是縣委書記縣長等十個人便每人再提兩個“紙箱子”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在北京,一些小公司的老板都羞于體力勞動,一丁點兒東西都得雇人搬運,而西北農村老家的書記縣長卻千里迢迢提著酸菜看望老鄉,這便成了我2007年最為溫馨和感動的喜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