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新風撲面來
——秦安實施農村居民公共財政補貼“一冊明、一卡統”試點工作紀實
□馮喜成
8月7日,秦安縣興豐鄉信用社營業室內,人頭攢動,農民手持存折排著長隊,紛紛領取今年農資綜合補貼、糧食直接補貼等財政補貼錢款。興豐村農民賈小平領到269.35元農資補貼和42.25元種糧補貼后,黝黑的臉上堆滿了喜悅的笑容。他高興地說:“一個存折把我家的各項補貼都打上了,現在咱農民也能拿折子在信用社及時領國家的各種錢款了,我們很滿意!”
“七多”問題帶來“干部煩、群眾怨”
近年來,黨和政府出臺的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惠民政策,為億萬農民群眾送來了福氣。但由于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服務措施辦法不盡完善等諸多原因,許多地方在涉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中存在著管理部門多、管理人員多、發放環節多、代理銀行多、發放形式多、滯留延壓多、擠占挪用層次多等“七多”問題,出現了涉農補貼發放中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涉農補貼上訪比例高、群眾對基層政府滿意度低,群眾領取補貼費用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率低的“三高三低”現象,結果是導致了“發錢的煩、領錢的怨”。
據了解,秦安縣農村居民目前享受國家各類涉農補貼共有種糧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退耕還林糧食補助、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農村特困家庭醫療救助、計劃生育特困救助等20項,涉及7個縣直部門。在補貼資金發放中,這些部門各有各的管理辦法,各有各的代理銀行,有的發現金,有的發存折,以致于有的村民手里拿了三四個銀行的存折。有的群眾還對自己該享受的補貼項目標準和資金數額不清楚、不明白。有的鄉村組織在補貼發放中不公開、不透明、不及時,甚至出現克扣截留、擠占挪用等現象,近兩年,該縣就發生此類案件6起。
如何簡化和規范補貼發放程序,嚴格資金封閉運行,確保農村居民公共財政補貼資金發放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已成為各級黨政組織和財政部門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去年8月以來,秦安縣在興豐鄉全面實施了農村居民公共財政“一冊明、一卡統”發放管理試點工作,為補貼資金陽光發放和有效管理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實踐。
惠農政策“一冊明” 財政補貼“一卡統”
現在,拿著《秦安縣農村居民公共財政補貼明白冊》,興豐鄉興豐村79歲的農民劉奇峰終于能弄清自家到底能領多少“國家發的錢”了。劉奇峰能領到的有糧食直補、農資補貼,還有民政部門落實的有關生活補助,共9項。現在,這些錢都打在一個個人結算存款折上。
秦安縣推行的農村居民公共財政補貼“一冊明、一卡統”發放管理,是在各有關主管部門對補貼政策宣傳解釋、補貼對象認定補貼金額確定和補貼核定程序等責任和權限不變的前提下,由財政部門將各類補貼的項目、標準、金額、領取時間、地點和方法等以“一冊明”通知到戶,將補貼資金以“一卡統”兌現到戶的發放管理方式。
“一冊明、一卡統”發放,核心是資金管理、支付兌現到戶和監督管理。秦安縣在試點中全面推行和落實了“指標統一下、資金一戶管、服務一站辦、政策一冊明、通知一冊代、補貼一卡統、收支一本帳”等“七個一”管理模式,建立了補貼對象和標準確定與補貼資金發放相互分離、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縣財政局局長宋丕智告訴筆者:“財政機關就是政府的會計、人民的出納。我們按照‘專戶管理、統一撥付、封閉運行、分工負責、一卡發放’的工作要求,實行‘一戶一冊一卡’社會化發放,其最終目的是將惠農補貼資金簡便、快捷、高效、安全地送到農民手中。”
秦安縣農村居民公共財政補貼“一冊明、一卡統”試點工作在興豐鄉實施一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和初步成功。該鄉22村、6864戶農戶普遍受益,發放率達100%,2007年發放各項補貼資金224.2萬元,今年元至8月,已發放補貼資金280多萬元。
“心系群眾、財政為民”的具體實踐
近日,興豐鄉興豐村農民賈喜生在信用社領到了他家984元低保金、28.55元糧食直補和181.99元農資補貼,他激動地說:“國家給農民的各項補貼能及時領到手了,黨和政府對老百姓太好了!”秦安縣“一冊明、一卡統”試點工作得民心、順民意,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認同和好評。
秦安縣委書記陳天雄、縣長王東紅在總結試點工作的成效時,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規范了資金管理,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資金安全;二是提高了發放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三是強化了財政管理服務功能,有利于監督檢查;四是維護了群眾利益,密切了干群關系,樹立了各級政府和干部的良好形象;五是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進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程。
“民心工程”暖民心,風清氣順事業興。農村居民公共財政補貼“一冊明、一卡統”發放管理這一“民心工程”的實施,讓農民群眾吃了“定心丸”,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熱心參與公益事業、齊心協力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年以來,興豐鄉硬洼村群眾采取“一事一議”的辦法,發動群眾捐款集資、投工投勞,新修了一條長達5公里的農路。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的及時足額發放,有力地促進了全膜玉米等高效農業的大面積推廣,全鄉共落實全膜玉米1.1萬畝,目前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秦安縣實施的“一冊明、一卡統”試點工作引起了省市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8月6日至7日,由省財政廳副廳長陸代森、省農牧廳副廳長王亨通帶領的省政府調研組赴秦安縣調研后,對該縣試點工作的做法和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推行農村居民公共財政補貼“一冊明、一卡統”發放管理,是構建民生財政的有效舉措和辦法,是“心系群眾、財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實現了各項財政補貼資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新突破,為全省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創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值得各地借鑒和推廣。
市委常委、副市長柴金祥在多次深入秦安縣調研后認為,該縣推行的“一冊明、一卡統”試點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市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探索出了成功的經驗。下一步,市縣將認真總結工作經驗,規范運行程序,擴大試點范圍,真正使黨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