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 新突破 新跨越
——秦安縣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本報記者王軍祥 馮喜成
即將過去的2008年,秦安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克服“5·12”汶川大地震和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和挑戰,緊緊咬住“以商興市、以市建城、以城帶鄉、工貿聯動、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方針不放松,全面實施產業推動、商貿帶動、旅游拉動、勞務促動“四輪驅動”戰略,切實加強和諧社會建設,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新突破和新跨越。
至12月底,全縣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2.14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7968萬元,比上年增長1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52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000元,比上年增長8.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03元,比上年增長22.7%。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來,秦安縣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全縣工作的重心,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用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全面實施了高效農業建設、產業基地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農業和農村各項重點工作實現了新突破。
圍繞3年內新建林果基地30萬畝的目標任務,秦安縣加大了果椒基地建設力度,今年新建林果基地12萬畝。積極開展了“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的商標注冊工作,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全國果業發展百強優質示范縣”和“中國花椒之鄉”稱號,秦安蜜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秦安花椒”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評審。建成千噸級氣調庫3座、簡易果窖2500個,新增貯藏量1.1萬噸。圍繞3年新增規模養雞300萬只的目標任務,今年新建養殖小區15個、養殖專業村9個,新增養雞100萬只,全縣畜禽飼養總量達到352.65萬頭(只)。
穩步推進扶貧開發,實施完成了隴城鎮頭圖等13村整村推進項目。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統籌城鄉就業,全民創業拓出了廣闊天地,全縣輸轉城鄉剩余勞動力9.5萬人(次),勞務創收4.3億元。
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果
秦安縣委、縣政府緊緊咬住“發展抓項目”不放松,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積極實施拉動戰略,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狠抓項目工作落實。縣上建立并落實了項目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縣級領導干部包抓重點項目制度,形成了領導牽頭、部門支持、業主負責、社會參與的項目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率先垂范,積極帶領有關部門上蘭州、赴北京,爭資金、跑項目,幫助項目單位解難題、攻難點,全縣上下形成了爭項目、促發展的良好局面。全縣共落實各類項目123項,總投資2.61億元,其中國家投資2.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各類在建項目52項,總投資1.39億元,完成投資7100萬元。尤其是11月份以來,該縣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機遇,爭取國家投資項目27項,總投資7.62億元,其中國家投資2.3億元。
秦安縣著眼于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依托林果、商貿、文化旅游等資源優勢,堅持“出去請,環境引”相結合的原則,采取節會招商、企業招商、組團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管齊下的辦法,全方位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資活動。2008年,全縣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32項,其中合同項目24項,協議項目8項,總投資12.39億元,到位資金3.8億元。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
今年以來,秦安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縣上以規劃為龍頭,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投入拆遷建設資金5755萬元,拆除濱河北路、青年西路以北、大西巷以南等區域住戶106戶、建筑物1.2萬平方米,完成了濱河北路、街泉路、旱坪路、成紀大道西段3.3公里道路改造鋪油工程,實施了濱河南路何川段道路建設,城北供熱工程投入使用。改造城區免費公廁4所,硬化城區小巷道16條1.9公里,安裝、更換城區主要小巷道路燈185盞,城區小巷道實現了夜間正常照明。以創建市級衛生縣城為契機,深入開展了城鎮管理提高年活動,強化了環境衛生、市場和交通秩序整治,城區市容市貌得到較大改善。有序推進了市場建設,實施了西川蔬菜批發市場后續工程,加快了社區便民市場建設步伐,鳳山、景園便民市場投入運營。加大了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成了104條255.2公里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和秦遠公路、寺魏公路改造鋪油,實施了11.07公里的革堡至古城公路、14.19公里的喇嘛墩至雙廟公路和靖天公路南小河橋改造工程,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得到提高。
秦安縣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保證重點、全面推進”的原則,積極實施災后重建工作,全縣實施重建學校26所,維修校舍2.7萬平方米,醫療用房0.8萬平方米,啟動實施了王尹鄉王新、云山鄉潘河
縣域工業和非公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沿310國道天讒公路向北進入秦安川道區,一路走來,葫蘆河兩岸的何川、西川兩大工業園區內,一家家企業相連,一排排廠房林立,建設生產的場面如火如荼。今年以來,秦安縣依托當地資源優勢,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完善基礎條件,落實優惠政策,強化管理服務,縣域工業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有了明顯提高。長城果汁年產3萬噸濃縮果汁生產線、隆源果品進出口公司5000噸氣調庫、盛源花椒及中藥材加工、實源果業公司萬噸果庫、德順面粉加工、天水鑫德紳服裝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秦安養加加果蔬汁生產等10多工業項目啟動建設。2008年,全縣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000萬元,同比增長15.9%。
2008年,秦安縣按照“發展大市場、搞活大流通、建設商貿城”的目標要求,緊抓“商貿立縣”戰略不放松,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力建設商貿大縣。隨著投資1580萬元的家福樂購物廣場等大型商場建成運營和投資2.8億元的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的啟動實施,該縣的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商貿流通業得到健康發展。全縣新發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644戶,從業人員1570人,注冊資金5136萬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億元,較上年增長12.8%。
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步
今年以來,秦安縣堅持以人為本,心系群眾,把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力地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該縣認真落實就業優惠政策,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努力提高就業水平,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向第三產業、非公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積極開發社區物業管理、城市協管、交通協警、保潔保綠等公益性崗位,有效地解決了就業難的問題。全縣新增就業815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就業3244人,“4050”人員就業1492人,公益性崗位就業1091人。為112名下崗人員免征稅費4.4萬元,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5133人。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為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撥付醫療保險資金592萬元,比上年凈增182萬元。啟動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住房補貼制度,撥付住房補貼資金548萬元。全面推行了城鎮非職工醫療保險,進一步擴大了參保覆蓋面,全縣參保人員47460人,為參保患者報銷醫藥費1034.06萬元。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兌付退耕還林補助、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資金4639.2萬元,發放醫療床位補貼和救助金236.6萬元,為1209戶低保住房困難戶發放廉租補助239萬元,廣大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