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總結2009年全縣各項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10年的工作,進一步理清思路,振奮精神,凝聚力量,推動全縣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2010年1月5日,秦安縣召開了縣委十四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參加今天會議的有:十四屆縣委委員、候補委員、縣紀委委員;不是縣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四大組織領導班子成員,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人大主席,縣直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駐秦各單位主要負責人;人大、政協專委會主任,老干部代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共300多人。

會議全面總結2009年全縣各項工作,正確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研究確定2010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發揮優勢,頑強拼搏,為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奮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而努力奮斗。

縣委書記陳天雄向大會作題為 《踐行科學理論 發揮比較優勢,奮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的報告
陳天雄在報告中指出,今年以來,秦安縣立足縣情實際,圍繞科學發展,克服重重困難,全力關注民生,2009年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壯大特色產業,狠抓結構調整,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新成效?h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政策精神,始終堅持以解決“三農”問題為根本,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積極實施促農增收六大工程和農業產業化建設“4個3”工程,堅持不懈抓結構調整,集中精力抓基地建設,全力以赴抓勞務經濟,群策群力抓農經組織和品牌建設,農業農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二是搶抓發展機遇,堅持外引內聯,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以項目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依托,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搶抓機遇,外引內聯,積極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地方財源,增強發展后勁,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得到逐步提升。三是完善總體規劃,堅持科學管理,城鄉建設取得新成效。四是注重統籌兼顧,高度關注民生,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以人為本,心系群眾,把民生問題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力地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五是加強典型培育,強化制度創新,黨的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把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作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圍繞“推進改革創新、提升發展質量、著力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秦安”的活動主題,通過學習研討、解放思想大討論、開辦領導干部訪談專欄、實施“金點子”工程等形式,充分調動了全縣黨員干部參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東紅主持會議
陳天雄在報告中還指出,面對影響和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要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就必須把秦安發展放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國的發展環境中去審視、去把握、去提升,從分析比較中尋找差距,從現有特色中突出亮點,從比較優勢中提升水平。具體來講,一是抓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機遇。二是抓好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三是抓好“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四是抓好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的機遇。五是抓好省委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戰略的機遇。就是要抓好這五大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努力推動秦安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陳天雄就今后工作強調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為主線,以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為重點,繼續堅持“以商興市、以市建城、以城帶鄉、工貿聯動、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方針,深入實施促農增收“六大工程”和“四輪驅動”戰略,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建設,發展壯大縣域工業和商貿流通業,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黨的建設,奮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2010年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生產總值達到3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財政收入達到1.126億元,增長12%;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09億元,增長1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6億元,增長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00元,凈增9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00元,凈增52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6億元,增長2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第一,圍繞“四化目標”,努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要結合林果、養殖等產業優勢,堅持以龍頭企業拉動為關鍵、合作組織建設為保障、科技為支撐、市場為引領的工作思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通過實施“生產標準化、產業規;、管理科學化、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一要抓好生產標準化建設。推行農業標準化,構建“生產有標準、產品有標志、質量有檢測、認證有程序、市場有監管”的標準化格局,是農業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縣在生產標準化建設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要高度重視農業標準化建設,不斷健全完善適合我縣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需要的農業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為爭創知名品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和農產品出口提供技術保障。要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提高我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在搞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各類品牌農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爭取更多的農產品品牌得到國家和省上的認證。要切實抓好品牌的保護和利用,力爭把現有的品牌打得更響,把品牌利用得更好,使品牌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不斷擴大品牌效應,實現品牌持續增效增收。二要抓好產業規模化建設。實踐證明,哪里規模化經營搞得好,哪里的農產品競爭力就強。我們要牢固樹立“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產業規模化經營。要在進一步加大林果、養殖等產業基地、小區建設力度,推進產業集約化、規;l展的同時,以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為重點,積極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引進建設一批產業關聯度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三要抓好管理科學化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在科學化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認真落實各項科技增產增效措施,積極引進林果、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大力推廣全膜覆蓋技術,不斷優化種植結構,推動農業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的科技素養,全面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術培訓,大力推廣普及無公害栽培技術、施肥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真正將無公害生產技術落實到基層,讓農民所掌握,及時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要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不斷把農業發展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四要抓好組織規范化建設。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是影響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只有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變千家萬戶各行其是、單打獨斗的分散生產、分散銷售為千家萬戶相互聯結、共同行動的合作生產、聯合銷售,才能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我們要不斷健全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接機制,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著力在完善合作社內部組織結構、規范管理體制和運行方式上下功夫,真正辦成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合作經濟組織。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著力在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加工、統一銷售上下功夫,逐步解決農業生產經營分散、弱小、被動的局面。
第二,實施“五大工程”,努力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一要統籌兼顧,有的放矢,狠抓科學規劃這一先導工程。規劃是最重要的發展政策,規劃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先導。規劃水平體現文明水平,也體現管理水平。我們要統籌兼顧,科學合理地制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縣農業、商貿、工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規劃。要結合“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圍繞城鄉一體化發展,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原則,加強城鄉統籌規劃,對縣城、重點鄉鎮盡快做出科學規劃和功能定位,努力提高城鄉建設的科學化水平。二要突出特色,優化環境,狠抓招商引資和工業園區建設這一龍頭工程。要依托林果業、養殖業、商貿流通業和文化旅游等資源優勢,堅持把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作為發展工業企業的主攻方向,發揮產業優勢和比較優勢,千方百計招商引資,積極推介果品系列深加工、玉米秸稈利用和文化、旅游開發等項目,力爭有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的大型優質項目落戶秦安。要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完善工業園區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工業企業入駐園區,以工業經濟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重點抓好泰達印務年產1億個優質包裝箱生產線、秦安中果果汁飲料公司等重點項目的實施,力爭盡快建成投產,發揮效益。三要掌握政策,發揮優勢,狠抓項目建設這一支撐工程。要繼續實施“項目拉動”戰略,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搶抓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的難得機遇,圍繞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生態環境、工業經濟、文化旅游和民生工程等領域,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各類建設項目,以項目籌資融資,以項目招商引資,促進經濟快速增長。要健全完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協調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抓項目的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全社會抓項目、爭項目的良好氛圍。要堅持建管并重,嚴格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制,強化督促檢查和量化考核,保證在建項目的進度和質量。四要健全市場,提升檔次,狠抓商貿流通業發展這一重點工程。堅持商貿立縣戰略,以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東接西連的商貿流通業重要節點為目標,全面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完善城鄉市場體系,科學制定全縣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促進全縣市場建設合理布局,體系完善,均衡發展。抓好大型綜合性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啟動“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秦安物流倉儲中心和秦安果品批發市場改擴建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退路還市”項目,認真落實家電下鄉政策,抓好鄉鎮市場和社區便民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帶動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五要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狠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這一基礎工程。要圍繞打造“天水最佳宜居地”這一目標,緊緊抓住國家加快推進城鎮化、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有利機遇,盡快修訂規劃,積極爭取國家投資項目,進一步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區綜合服務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要繼續加大城區拆遷改造力度,加快舊城改造步伐,積極實施城區綠化亮化及小巷道硬化工程,不斷完善城市道路網絡,改善城區交通條件。要加強城區環境衛生、市場秩序的綜合整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著力改善城區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促進城鎮化率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