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在線聚焦位于秦安縣鳳山公園的太白祠)

(由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蘇步青先生題字的“太白祠”)

四川江油每年都舉行李白國際文化節,大打旅游文化牌,那座城市無處不流蕩著李白氣息。去年8月,湖北安陸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播出了以“李白故里、銀杏之鄉、湖北安陸歡迎您”為題的宣傳片,立刻招來江油的一片討伐聲。對于四川、湖北兩地爭李白故里的“戰爭”,以李白故里為榮的我省天水文化界人士也“忍無可忍”,他們搬出眾多史料,證實李白故里在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

(“李杜祠”舊址)
明代玉泉觀李杜祠曾是全國惟一
位于天水市北天靖山麓的玉泉觀又名崇寧寺,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現存建筑為明清時重建。在玉觀泉工作數十年的玉泉觀文保所副所長趙昌榮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玉泉觀名勝古跡的挖掘與研究。
3月27日,趙昌榮接受記者采訪時,翻開他以前曾公開在刊物上發表過的《李杜祠史話》介紹說,李杜祠原位于玉泉觀選勝亭西側高處。其地平坦廣表,祠宇甚多。祠前有堂,名“大雅堂”。“詩仙”、“詩圣”合祀一祠,這在全國僅此一家。趙昌榮解釋說:“于天水而言,李杜祠在此有著獨特的含意。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天水),而杜甫則于唐乾元二年(759年)流寓秦州,鑒此,因兩位偉大詩人都與秦州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令后人無法割舍。”
據記載,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杜祠建立后,歷代官宦屢加修葺。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初八,秦州發生8級大震,“李杜祠經震后‘搖落丘墟,幾同沒滅’。”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巡隴右道宋琬在舊址上重修祠宇并建一亭,取杜甫流寓秦州詩作,聘請名家集王羲之等名人書法、刻石34方,列于其壁,即為后人稱作的“二妙軒”碑。乾隆四年(1739年)秦州知州李金宏重修李杜祠。同治十年(1871年),分巡鞏秦階道董文煥在以往基礎上再擴拓修葺。令人遺憾的是,這一組祠宇建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后被拆毀或坍塌。
“到了一定時候,玉泉觀恢復李杜祠建筑是遲早的事!”趙昌榮語氣肯定地說。

李白遺失之作載于清代編纂《古秦州志》
王耀老先生多年從事文秘、教育工作,同時矢志于故鄉名勝、文物、古跡及其文化淵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天水史學愛好者之一。
據王老先生介紹,乾隆29年時任秦州知州費廷珍撰修的《直隸秦州新志》第十二冊卷之十一,記載著與天水有密切關系的古代著名詩人詩作,其中除李白的其他詩作外,沒有收錄在《李太白全集》里的《南山寺》(即今南郭寺)詩也赫然在列。詩曰:自此風塵遠,山高月夜寒。東泉澄澈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香半燃。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書上有小注說:原詩鐫在(南郭寺)塔頂小石上。
王老先生講,據史料記載,南郭寺鐫有這首詩的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亦稱隋塔。宋朝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僧人惠寶重修涅殿宇時一并修葺“磚塔”第二級時,奇跡般地發現了塔身頂部嵌有一塊小石碣,碣上鐫刻著這首詩,但未注明刻制年代。據《秦州志》記載:此詩系李白之作,“詩碣藏于古塔頂端,小石今亡”,很久未被人們發現,故未被《李太白全集》收錄。李白詩碣被發現后,被南郭寺住持僧人惠寶抄錄流傳,嗣后又將詩碣嵌入修復后的塔頂。在以后的數百年中,寺與塔曾多次維修,詩碣不知去向。據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住持僧人了然和尚撰寫的《重建南山寺護國禪林院碑記》中記載:青蓮所作《南山寺》詩。結合清代知府費廷珍的《秦州志》記載,《南山寺》詩確屬《李太白詩集》外遺失之作。據王老先生考證,費廷珍主持編纂的這部志書在當時最具權威,該志在記載“南”詩時做過考證,絕不會將別人的詩記在李太白名下。


立傳修譜李白故里在秦安有籍可考
3月28日,秦安縣志辦主任王廣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明嘉靖《秦安志》中寫道:“(秦安)故自庖羲氏開辟,已為成紀地。”另據《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記載,李廣之父李尚擔任“成紀令,因居成紀”,這是隴西成紀李氏之始。清康熙年間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全唐詩》,清代著名學者呂星垣作《補唐翰林學士李公墓碑》,關于李白家世,均沿襲“隴西成紀”之說。明代秦安籍進士胡纘宗所撰的《秦安志》、《權載之詩序》等史書中,都明明白白寫著:“李白系隴西成紀人”。因此,在秦安現如今館藏的《秦安志》中,李白傳記寫在其中。

“秦安興國鎮李家河村李姓族人珍藏著一副馬鞍,世代相傳,傳說此為西漢飛將軍李廣的遺物。每當逢年過節時,他們就十分恭敬地將馬鞍‘請’出來,頂禮膜拜。這些李廣的后裔們以最原始的方式表達對先祖的懷念。”王廣林在用目前秦安的人文環境解讀李白故里時如是說。

隨后,記者在郭嘉鎮槐川村村民李培根家中,看到父親李秉章去世前傳給他的《李氏家譜》,記者粗略地翻看了一下發現,上面載錄了上至秦秋時期起至今的上百代隴西成紀李氏名單,李廣、李白等位列其中。

名人回應文人傳承令人感動
天水籍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先生的《李白故里在甘肅秦安》一文刊發后,在天水引起如此大的響應,出乎雷達先生的意料。3月25日,雷達在自己的博客中回應此事時說:“甘肅天水當地的反應之強烈,特別是民間自發舉行了萬人簽名正名活動,是我始料不及的。這充分顯示了他們對李白,對家鄉,對民族文化傳統及其瑰寶的熱愛。”

王耀老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天水歷史文化悠久,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先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把它修葺好,保管好,傳之子孫后代是歷史賦于我們的光榮,更是一份鄭重的歷史責任。”(本報記者 王蘭芳)

(3月27日,天水在線走進李白故里秦安,走訪有關專家學者,踏尋太白祠、李氏宗祠,尋找李白先祖生活的痕跡,為李白故里正名。)

(位于秦安縣鳳山公園中的李白畫像和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