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日報秦安訊(記者 王鄱) 9月2日下午,記者隨隴原環保世紀行“聚集渭河”記者團赴秦安縣采訪時,在位于縣城以北10公里的葉堡鄉,驚喜地發現當地34戶高能耗、高排污、低效益的家庭手工小粉坊群,已經被政府采取強制措施全部關閉,加上該鄉周邊安伏、蓮花、隴城及郭嘉等6鄉鎮的零散小粉坊,目前全縣共關閉小粉坊戶86家,代之而起的是1家污染零排放,投資300多萬元,年產1000噸粉條的全自動封閉粉條生產線,從而根治了小粉坊多年來的環境污染,尤其是對葫蘆河秦安段水源造成的重度污染。

據了解,這些小粉坊長期將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排葫蘆河,僅葉堡34戶小粉坊群年排污水就達2.56萬噸,是葫蘆河秦安段的主要污染源,使葫蘆河水質監測結果均為五類,已嚴重喪失使用功能,為此也成為社會各界、新聞媒體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為保護水源地水質安全,從2006年10月起,該縣痛下決心,成立了整治領導小組,由環保、水務、國土、工商、電力等11個部門,抽調得力執法人員,開展了集中整治行動。一方面他們引導有實力的粉坊主搬遷到葉堡工業園區;另一方面對沒有能力搬遷的小粉坊依法取締關閉,從而使86家小粉坊徹底在葫蘆河沿岸銷聲匿跡。

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保護辦公室副主任路有明說,在2005年秋季,隴原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在葉堡鄉調查采訪時發現,那些小粉坊群污染還很嚴重,每家每戶都在晝夜生產,直排葫蘆河的廢水中飄浮著大量白色泡沫,氣味刺鼻。并且許多作坊主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玉米淀粉為原料,大量添加明礬等有害物質,生產場所污水橫流,隨處傾倒的粉渣臭氣熏天,臟、亂、差等現象觸目驚心。他說今天看到在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監督下,地方政府能以環境保護大局為重,重拳出擊,堅決整治,依法保障渭河支流不受侵害的做法,讓自己對隴原環保世紀行的重大意義,有了進一步的深刻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