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特色產業 推動科學發展
中共秦安縣委書記 徐健 秦安縣縣長 王東紅

(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副市長雷鳴在秦安縣委書記徐健,副書記、縣長王東紅的陪同下深入秦安何川工業園區檢查果品深加工企業生產。陳中校 攝)
在這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的季節,也正值“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秦安縣委、縣政府為了加快實施天水市委、市政府“1135”發展戰略和搶抓國家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歷史契機,為打造提升林果特色產業的品牌,有效推動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科學發展,定于9月15日至17日在本縣舉辦“2010中國天水·秦安果品博覽會”。
這次博覽會將以“提升特色產業、推動科學發展”為主題,以“開放、展示、合作、發展”為宗旨,本著創新、務實、節儉、高效的原則,堅持把舉辦博覽會與三夏生產、果品促銷、重點項目建設、省級文明縣和衛生縣城創建等項工作結合起來,以舉辦博覽會來激發發展活力、鼓舞發展干勁、營造發展環境、搭建發展平臺,并將在博覽會期間舉辦天水市特色果品展示展銷、林果產業發展論壇、小商品及名優特色食品展銷、親商大會和項目簽約儀式、旅游產業發展論壇暨旅游推介會、民俗文化展演暨書畫名家作品展銷及秦安縣“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展等項活動,以有效促進和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一方沃土
秦安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北部,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名特優經濟林蜜桃之鄉,是聞名全國的小商品集散地。人口61.4萬,耕地面積105.1萬畝,人均1.71畝,總面積1601平方公里。
屬隴中溫帶半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是蘋果、桃、梨、花椒、蔬菜的最適宜生長地之一。境內交通便捷,信息暢通,產業興旺,市場活躍,是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經濟林建設先進縣、“興果富農”工程果業發展百強優質示范縣、勞務輸轉工作先進縣、“五五”普法中期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全省鄉鎮企業十強縣、經濟林建設十強縣、無公害水果基地示范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縣、雙擁模范縣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
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天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歷史機遇,按照“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保證抓黨建”的總體要求,圍繞打造“中國西部小商品城”“隴東南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林果產業基地縣”優勢品牌的工作目標,堅持“以商興市、以市建城、以城帶鄉、工貿聯動、城鄉一體、協調發展”方針,積極實施項目拉動、商貿帶動、產業推動、城鄉聯動、三產互動戰略,大力發展以桃、蘋果、花椒為主的林果業,以家庭規模飼養為主的畜牧養殖業,以小商品經營為主的商貿流通業,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的中小企業,以女媧文化、大地灣文化、三國文化等為主的文化旅游業,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高度重視科技、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特別是去年以來,全縣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促和諧為主線,積極實施產業推動、商貿帶動、旅游拉動、勞務促動“四輪驅動”戰略和促農增收“六大工程”,強力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基地、優勢品牌、專業市場、小城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六大建設,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壯大縣域工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力推進依法行政,切實改善民生,推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上半年在遭遇低溫、冰雹等自熱災害的情況下,1月至6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7997萬元,同比增長29.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63億元,同比增長38.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207.473元,同比增長7.7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239.32元,同比增長15.08%。
舉全縣之力打造特色林果產業
秦安縣以果椒為主的經濟林面積達74.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6%,栽植果椒的農戶達7.8萬戶,占全縣總農戶的70%,果椒總產量37.43123萬噸,產值6.73979億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2680元的44.1%。時下,秦安蘋果陸續上市,呈現采摘、銷售一派繁忙景象,黃元帥每公斤6元,創歷史新高,果農笑在臉上,甜在心頭。
近年來,為提高果品質量和林果產業可持續發展,確立了三個“先進”,即先進的觀念、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三個“新”,即打造新品牌、引進新技術、建設新果園;“三防”,即防蟲、防害、防凍的“三個三”果品技術推廣措施。
如今,承載秦安人喜悅心情的“梯田+全膜覆蓋+特色產業+集雨節灌+整村推進”的“秦安模式”——旱作農業,翻開了秦安農民增收新的一頁,一項項科技成果的推廣,牽引生態農業強勢發展,按照“整合項目、融合資金、集中連片”的思路,集中力量辦大事,綜合利用創特色,實現梯田效益的最大化。先后在千戶四坪梁、王尹南山、興豐燕灣梁、王甫郭岔等4個片帶式流域進行科學規劃、綜合開發,以農民直接受益、持續受益為出發點,實行“梯田建設夯基礎、林果基地興產業、小水工程增效益、綜合治理求發展、山川秀美奔小康”的發展戰略,走“梯田搭臺、產業唱戲”的路子。充分利用去秋今春果椒建園黃金時機,在新修梯田內栽植優質蘋果樹,建成了王尹鄉南山流域、千戶鄉四坪流域、興豐鄉燕灣流域和王鋪鄉郭岔流域萬畝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實現了梯田建設的效益化、林果基地的規模化、玉米種植的全膜化。
今年,又積極實施全縣農業“353231”工程計劃中的“35”計劃,即新建林果基地5萬畝,更新改造老果園5萬畝,完成果實套袋5億個。先后引進推廣桃新品種70個,蘋果新品種26個。依托葫蘆河、清水河川區優勢,累計建成日光溫室桃棚基地3處、367座,年產反季節油桃37萬公斤,產值750萬元。全縣果椒優質無公害生產基地達29.46萬畝。劉坪鄉何灣村萬畝優質桃基地、蓮花鎮馮溝村千畝紅富士蘋果基地、興國鎮紅家坪千畝無公害桃基地、郭嘉鎮背后溝千畝紅富士蘋果基地被天水市政府命名為市級無公害蜜桃和蘋果生產基地。秦安縣被命名為甘肅省首批無公害水果生產示范縣。
6月22日,省委書記陸浩,省政協主席陳學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健身,省委常委、秘書長姜信治,副省長澤巴足,省政府秘書長李沛文等領導,帶領省直有關單位負責人深入秦安縣千戶鄉四坪流域調研“梯田+全膜覆蓋+特色產業+集雨節灌+整村推進”的旱作農業模式。省委省政府對“秦安模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此同時,秦安縣圍繞優勢林果產業興建龍頭企業,秦安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的興建和運營。秦安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每年8月中旬開始啟動蘋果原料收購以來,平均年支付果農款2100萬元,平均年生產濃縮果汁達7500噸以上,實現了農產品的轉化增值,帶動了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推動了林果產業大發展。
秦安縣為做大做強做優果品產業,近年來下大力氣優化環境,招商引資,興建工業園區,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果品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目前,總規劃面積1100畝的何川工業園區,已入駐甘肅昊峰集團投資1.6億元建設的泰達包裝印務發展有限公司,年產10000噸蘋果醋、10000噸蘋果酒、10000噸調味醋和1000噸蘋果脆片生產線的甘肅豐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儲藏量10000噸的果品冷藏庫天水冠源農產品加工出口有限公司,果品貯藏和產后商品化處理的天水圣源果業有限公司、總投資1000萬元天水茗秀果業有限公司等企業7家,總占地341.65畝,果品總貯藏量達4.1萬噸,年吞吐果品11.65萬噸,全面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9.32億元,實現利稅8720萬元。工業園區實行集約化、規模化,采用“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為市場和果農之間架起橋梁。公司既是生產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務中心,既均勻了上市時間,又促進流通,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秦安縣鼓勵種植大戶聯辦、果品經紀人興辦、返鄉致富人創辦,在城鄉公路沿線新建成果品貯藏庫23個,各類簡易果窖11057個,新增貯量鮮果8.464萬噸。全縣林果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初步形成了產、貯、銷、加工為一體的林果產業體系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林果產業化發展格局。
唱響無公害“中國果業三鄉”品牌
“喂,你是秦安冠源果業有限公司嗎?我是廣州如意果行,套袋優等黃元帥20噸于4日內速發貨,訂貨單請在您們公司的郵箱查收……”近日,秦安工業園區的交易紅紅火火,不時傳來外地商行、果行需要秦安果品的電話。如今,“秦安蜜桃”“秦安蘋果”“秦安花椒”響當當的品牌,中國桃之鄉、中國花椒之鄉、中國蘋果之鄉三大秦安林果“名片”在首都北京和大江南北熠熠生輝,品牌效應日益明顯,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名片。
為了打響“中國果業三鄉”品牌這一名片,秦安縣多次參加蘭洽會、西交會、天水伏羲旅游文化節等省內外的各種節會,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展銷和推介。自2002年以來,連續舉辦高規格、上檔次的秦安果品博覽會,作為推介以秦安蜜桃、蘋果、花椒為特色的林果支柱產業優勢和特色展示,鑄造了品牌效應。
秦安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林果特色產業,近年來已形成了產、貯、運、銷、加工為一體的林果產業體系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林果產業化發展格局,林果業已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全縣發展林果業的成效和做法,得到了國家林業部門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自2002年以來,秦安縣接力舉辦高規格果品博覽會,有力助推了秦安果品品牌的知名度。2007年果博會上成立了秦安縣果品經紀人行業協會,隨后向下延伸組建了興國、西川、劉坪、蓮花等26個鄉村專業果農協會。按照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要求,綜合運用政府引導,市場調節的手段,提升市場服務功能。建立健全果品銷售“內聯外接”機制,對內在全縣建立了一批經政府認定的果品收購網點和經營隊伍,規范果品營銷渠道,對外實行分類、分級,統一包裝、統一品牌、推行統一、終端直銷,樹立“秦安果品甲天下”的良好品牌。縣內建立了信息服務平臺,加強與省內外農業網站的聯系,實現信息共享,形成“外聯市場,內聯農戶”的果品銷售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