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教師”書寫山區傳奇
——記甘肅省秦安縣王甫學區周岔小學教師王治祥
■特約通訊員 閆鎖田 本報記者 沖碑忠

他,懷著感恩之心,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的窮山區任教;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與病魔抗爭26個春秋,奏出了生命的最強音;他,懷著對學生的熱愛,坐著輪椅在三尺講臺上書寫著山區教師為教育事業奉獻的傳奇……他就是甘肅省秦安縣王甫學區周岔小學“輪椅教師”王治祥。
“別人嫌苦嫌窮不愿去,咱去”
1978年春天,王治祥考上了甘肅省禮縣師范學校。在師范上學期間,王治祥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畢業前夕,學校一位姓王的副校長找他談話,想讓他留校任教。“我想回家鄉教書去!”王治祥的回答讓校長愣住了。“于私,我父母年紀大了,我想回去照顧;于公,我們窮山區去一個公辦老師太難了,別人嫌苦嫌窮不愿去,咱去。”王治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1980年師范畢業后,王治祥來到秦安縣郭集鄉中學擔任語文老師。當年的同事回憶說:“王老師是個全才,人很能干,當時他不但帶著初三兩個班的語文課,還兼任小學四年級的數學、美術、音樂、歷史課,周課時達18節。”1982年,由于工作成績突出,王治祥擔任了該校的語文教研組長和總務主任,后又擔任了教導主任。
1984年,王治祥在縣醫院檢查被診斷出類風濕性關節炎。醫生告訴他:“這種病,是常年睡在學校潮濕的炕上導致的,治療只能緩解你的疼痛,如果幸運,可以避免癱瘓。”那天晚上,堅強的王治祥在病房里哭了。按照醫生的說法,他不得不離開心愛的三尺講臺。但是,他怎么能舍得朝夕相處的學生和他心愛的講臺呢?
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日子,王治祥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后,他選擇了堅強。在“消失”了一個多月后,老師和學生驚奇地發現,王治祥居然一瘸一拐地來學校上課了。
從此,王治祥一邊輸液,一邊上課,給他輸液的村醫王玩兒回憶說:“剛開始一周輸一次,后來疼得厲害了,兩天一次。”
無情的病魔,加上長年的勞累,讓王治祥的體質越來越差,上級領導和同事多次勸他病休,都被他“無情”地拒絕了。

秦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尚平專程趕赴西安慰問全縣首屆道德模范王治祥老師
“中學太遠,我去家門口的小學教書總可以吧”
今年56歲的王治祥,病歷單上有這樣7種疾病的名字:類風濕性關節炎、腎衰竭、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從1984年被診斷患上類風濕病起,王治祥常常是這病沒治好,那病又來了。
1988年,由于長期帶病工作,王治祥患上了嚴重的化膿性胸膜炎。“六一”節那天,因胸痛劇烈,他倒在了課堂上。送到醫院時,膿水已填滿了整個左胸,醫生從他胸口抽出的膿水,足足有半盆子。
“王老師太要強了,他身上平時裝著應急藥品,遇到犯病時就服藥繼續講課;咳血時,他就背著學生偷偷把血吐進塑料袋里,下課后扔進廁所,他身上所煥發的精神永遠站著。”回憶起王治祥工作中感人的情節,王甫學區校長劉長世哽咽了。王治祥老師的學生王勝陽介紹說:“由于病變,王老師的手指關節已經全部變形,只能用拇指和食指的關節夾著粉筆,在黑板上艱難地寫字。萬一寫不成了,他就讓學生上講臺替他書寫。好多次,王老師在上面講,有的女同學就在下面哭。”
王治祥癡心講臺的舉動讓村醫王玩兒覺得不可思議:“患胸膜粘連后,他的肺部開始感染。最后,右肺完全萎縮,左肺萎縮30%。這樣的人,別說天天在講臺上吃粉筆灰,就是躺在家里,都要人操心伺候。”
郭集中學離王治祥家大約5公里,由于下肢無法正常行走,王治祥平時住在學校。每到周末,他的家人就借來毛驢把他接回家里;周一早上,再牽著毛驢送他去學校上課;沒有毛驢,就用人力車接他。就這樣,王治祥在山梁上往返了15個春秋。
1997年,王治祥的雙手已經徹底喪失活動能力,連拄拐杖的能力都沒有。親朋好友勸他不要再教書了,回家養病。王治祥卻說:“中學太遠,我去家門口的小學教書總可以吧。”
調至周岔小學后,王治祥的家離學校不到500米。因腿痛氣短,行走困難,他的學生聯系縣殘聯給他捐贈了輪椅。從那時起,在王治祥家通往學校的小路上,骨瘦如柴的王治祥懷揣著教科書和作業本坐在輪椅上,由學生推著往返于學校。十幾年如一日,這個畫面已經深深地定格在了村民腦海中。村民親切地把王治祥稱為“輪椅教師”。
2008年11月,正在給學生上課的王治祥又一次出現了嚴重的咳血,同事們當即把他送到天水市第一醫院,他被診斷出患了腎盂癌、尿毒癥、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病。不久后,他在西安西京醫院做了腎切除手術,之后,又進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進行透析治療,至今,他還住在離醫院不遠的女兒家中,隨時去醫院透析……
王老師無法行走時靠毛驢接送
“我這一輩子,就是想教學生”
有人問:王治祥拖著病體仍執著地堅持教書,到底為了什么?清貧一生,到底圖了啥?躺在病床上還惦記著學生,究竟要做什么?
“愛生如子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學生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我教過的學生都很優秀,品質也好,每當我看到他們,身上的疼痛就減輕了,心中的煩惱也就沒了。”目前在西安接受治療的王治祥基本癱倒在床,膝蓋腫脹得像一塊石頭,整個小腿已經肌肉萎縮。但是,一談起學生,他的眼神立馬放出了光。王治祥教過的學生說,王老師身上有一種磁性魅力,深受師生愛戴,無論教學水平還是為人處世,都是我們的榜樣。
王治祥一月2000多元的工資是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女兒王亮亮在西安打工,為了給爸爸治病,把父母接到了西安,每月治療費用就是2000多元。“家里為了給他治病已負債近10萬元,除了幾間土坯房子,再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了。”王治祥的妻子盧鎖巧對記者說。
王治祥的兒子王少杰今年28歲了,大學畢業后在西安打工。他對父親的精神十分敬佩:“自打我記事起,爸爸幾乎每天都在吃藥,說起這些,雖然感覺有些辛酸,但爸爸認真工作的態度和戰勝病魔的勇氣,一直激勵著我。現在我長大成人了,在沒有替家里還清欠賬之前,我是不會結婚的。”
王治祥癡愛三尺講臺,如今雖然百病纏身,只要感覺體力和精神狀況稍微好一點,他就又開始學習,鉆研教學。每當從電視上看到有關教學的場景,他就會想起自己的學生。前不久,王治祥趴在病床上寫了一篇題為《有感于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心得,總結了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作文周記或日記為平臺與同學交流思想、針對家庭社會一些不良影響實施教育等四個方面。歸納起來就是:集優點,擠缺點;變說教,為實教;寫作文,學做人;辨是非,當取舍。
“人的一生,干好一件事不容易。我這一輩子,就是想教學生。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講臺上有板有眼、瀟瀟灑灑地再講一堂課。”今年7月,面對前往西安專程看望他的秦安縣領導,王治祥說出了自己最大的心愿。 《中國教育報》2010年11月6日三版頭條
(妻子細心照料王治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