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4年,他們如愿“同腎同生
秦安下崗女工患尿毒癥,同為下崗工的丈夫堅強面對并成功捐腎救妻

胡茂祥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本報記者 魯明 攝

妻子突然罹患尿毒癥,擊碎了胡茂祥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四年的透析治療,超過40萬元的高額費用,曾讓這個中年漢子愁腸百轉。但是,四年來,胡茂祥對妻子不離不棄,他賣掉了房子,借遍了所有的親友,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努力。為了拯救妻子,胡茂祥更是決定為妻子捐腎。本報曾以《愿與愛妻“同腎同生” 巨額手術費難倒好丈夫》為題予以報道,如今,雖然腎移植手術成功了,而對這個經濟能力已超過極限的家庭而言,后續的治療費用,仍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劫難”襲來 幸福家庭陷入絕境
5月16日,作為妻子腎移植手術的“供體”,恢復良好的胡茂祥比妻子孫彩花提前出了院。17日中午,蘭大二院泌尿外科病房里,躺在床上的孫彩花戴著口罩,看上去精神好了很多,而丈夫胡茂祥則安靜地守在一旁。
“如果不是這個病,我們現在的生活肯定過得很好。”家住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映南社區的孫彩花說,他們夫婦倆都在映南社區長大。1989年,24歲的她嫁給了外出到武山毛紡廠工作的胡茂祥,不久后,她也調往該廠。雖然當時胡的工資只有200元左右,但在那個年代,他們夫婦倆一時成了當地很多人羨慕的對象。1993年3月,夫婦倆雙雙買斷下崗。胡茂祥說,雖然下崗后的生計令人發愁,但回到興國鎮后,他和妻子擺起了批發毛毯的攤位,一家人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正軌。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家里的收入也比較穩定。胡茂祥夫婦沒有料到,一場“劫難”悄然來襲:從2007年8月開始,妻子孫彩花突然開始不停地嘔吐,并全身浮腫。起初,由于沒有疼痛感,孫彩花便選擇在家休養,然而,胡茂祥沒想到的是,2008年3月11日,他們來到蘭大二院檢查,經過確診,妻子的病癥為尿毒癥。“醫生說病情很嚴重,讓我做好思想準備,我就感覺自己沒有辦法了。”胡茂祥回憶說,當主治醫師找他談話,告訴他妻子罹患重癥后,他蹲在化驗室的墻角,腿軟得都站不起來。
愛心潮涌 社會各界慷慨解囊
胡茂祥說,第一次住院透析治療,總共3個月,他和妻子辛苦積攢的3萬元積蓄,就全部用完了。“后來,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找朋友借了7萬多元。”2008年,妻子透析治療費用就超過10萬元,他都是靠借錢,才勉強維持下來的。
“當時看病的錢交不上,連吃一碗飯都成問題。”2009年,幾乎沒有錢可以為妻子治病的胡茂祥,決定賣掉自己的房子。他告訴記者,當時,一座小二樓住宅院換了12萬元,他先拿出8萬元還了債,留下4萬元給妻子治病。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在妻子患病期間,他的岳父母又相繼過世,辦喪事花了一大筆錢。
“社區合作醫療每年給報銷2萬多元的費用,加上親戚朋友捐贈的錢,勉強撐到了2009年年底。”2010年開春,胡茂祥再次陷入了無錢為妻子治病的窘境。
當年7月,胡茂祥輾轉找到了本報駐天水站記者。7月12日,胡茂祥捐腎救妻的心意經本報報道后,引起了社會各界及許許多多陌生的好心人士的關注。天水市慈善總會、秦安縣民政局、城關鎮政府、天水市總工會、蘭州銀行天水分行陸續向其捐款……
“多虧了愛心人士的捐款,這份情我們會記一輩子。”孫彩花夫婦先后收到4萬余元的愛心捐款。
為妻治病 堅強丈夫挺過四年
“20多年了,我們夫婦感情很好。得了這樣的病,只依靠透析治療不是很好的辦法,還是要做腎移植手術。”胡茂祥說,他詢問過醫生,要是配型成功,就可以為妻子捐腎。
但是,胡茂祥的決定,卻沒有得到妻子孫彩花的支持。“你是個健康的人,要是換了個腎給我,萬一對身體有影響,這個家就徹底完了。”雖然已是兩年多前的情景,孫彩花仍記憶猶新。她說,剛開始,她堅決反對丈夫的想法,但丈夫經常勸解她,漸漸地,她也從醫生口中了解到,換腎一般不會對“供體”有太大的影響,她才慢慢同意丈夫捐腎。
記者同時了解到,為了給孫彩花治病,她的兩個女兒先后輟學外出打工,小兒子也一直輟學在照料母親。
“有時候,發愁到晚上睡不著,不想吃飯,只能一根接一根地抽煙。”當著孫彩花的面接受記者的采訪,聽著丈夫低沉的敘述,孫彩花說,對于丈夫胡茂祥四年之間所承受的壓力和付出的東西,她知道的并不多。很多事情,她是在手術成功之后,才斷斷續續從丈夫口中得知的。
孫彩花說,她也知道家里的情況,她和丈夫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要贍養四個老人,還要拉扯三個孩子,負擔本來就不小。而為了給她治病,丈夫每次為錢發愁犯難的時候,卻從未在她面前表露過一次。
四年來,作為丈夫,作為男人,胡茂祥攜著一家老小堅強地支撐著。
丈夫捐腎 活體取腎省內首例
“迄今為止,治病的花費已近40萬元。”胡茂祥說,為挽救妻子的生命,他捐腎的決定最終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更為可喜的是,去年年底,他們兩人配型成功。
據孫彩花的主治醫師楊立介紹,今年年初,胡茂祥帶著妻子來到蘭大二院,要求進行親屬活體腎移植手術。蘭大二院經過嚴格的法律審核,醫院倫理委員會最終批準了他們的請求。就在此時,高額的手術費用讓夫妻二人犯了難,在了解到他們的經濟狀況后,醫院決定啟用特困基金減免患者3萬元住院及手術費用。
2011年4月28日,夫妻二人雙雙入院。蘭大二院泌尿外科臨床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進行了完備的術前檢查及組織術前討論,認為胡茂祥具備腹腔鏡活體取腎的手術條件。5月3日上午,歷時2個多小時的腹腔鏡手術,丈夫的腎臟從5厘米的切口處被取出,半小時后移植至妻子的體內,兩臺手術均獲得成功。
“在監護室的48小時里,患者孫彩花的移植腎血運良好,各項指標均已恢復正常。”楊立高興地說。據楊立介紹,夫妻配型成功本來就比較難得,而此次手術中成功實施的腹腔鏡活體取腎術,在省內尚屬首例,也標志著蘭大二院腎移植科的技術水平已跨入國內先進行列。
“再過一兩天,妻子也就可以出院了。”盡管胡茂祥一家祈盼已久的事情終于達成所愿,但是,后續的治療費用問題,仍然是這個中年漢子最發愁的事情,“手術后雖然不再用每周兩次做透析,但妻子需要終身服藥,而且最初一個時期,每個月的費用就要5000多元,這個錢從哪里來,妻子能不能順利治療下去,我心里沒底。”說著胡茂祥轉過頭,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滿眼迷茫。
本報記者 魯明 趙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