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下午,秦安縣代表團圍繞五屆市委工作報告和市紀委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

柴金祥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全面總結了市五次黨代會以來的發展成就,深入分析了今后五年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提出了今后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一個順應新形勢、立足新起點、著眼新期待的好報告。特別是報告中提出,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把天水建成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實力較強的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因此,要以建設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為目標,推動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以改善人居環境為抓手,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以重點鎮建設為著力點,增強城鄉發展的帶動力;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為手段,提升城市競爭力。要優化空間布局,充分發揮規劃的調控和引導作用,堅持兩區相向、東西延伸、南北擴展,開發三陽川、二十里鋪、穎川河—東柯河河谷三個新城區,加快五縣縣城和小城鎮建設,擴大城市規模,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形成以秦州和麥積兩區為中心、五縣縣城為骨干、建制鎮和鄉集鎮為支撐的城市體系。要狠抓項目建設,實施重點城建項目,加強中心城區、五縣縣域和小城鎮建設,增強城市綜合實力。要強化城市管理,深入開展“三城聯創”活動,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加快城市交通秩序、環境衛生、違章建筑等專項整治力度,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王光慶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全面審視,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市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深刻分析了面臨的形勢,緊密結合天水實際,提出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當前,天水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自身又具備諸多突出的優勢,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牢牢抓住第一要務不動搖,按照省市區域發展戰略的部署,調整結構,轉變方式,努力提升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要堅持和諧發展,千方百計加大投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最大程度地滿足城鄉群眾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基本需求。要抓好黨的建設,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推動天水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要深入開展“創先爭優”破難題、機關作風效能綜合整治等活動,下大氣力解決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以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把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雷傳昌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鼓舞人心。對過去五年的工作總結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主要體現在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改革開放富有成效,人民生產生活水平極大改善,社會事業長足發展,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報告實事求是地指出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確定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安排部署切合實際,重點突出,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操作性,只要全市上下團結一致,攻艱克難,就一定能實現本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竇正安代表說,過去的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主要目標,圓滿完成了市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進入了天水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我市地處西北內陸,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地區。今后五年,要把項目作為發展的重要載體,緊緊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積極謀劃、爭取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要把國家政策和天水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增強競爭意識、市場意識、份額意識,形成抓項目、爭投資的濃厚氛圍。按照國家宏觀政策和產業導向,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全力以赴爭項目、引資金。牢固樹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思想,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效能型政府,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創新政務服務機制,提高辦事效率,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要做大做強勞務經濟,著力打造勞務品牌,不斷增加群眾收入。

王東紅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總結了市五次黨代會以來的工作,分析了未來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了今后五年的重點任務,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指導性、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目前,兄弟縣區競相發展的勢頭很強,我們一定要結合秦安縣的實際,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力爭通過今后五年的發展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實現新的跨越。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要狠抓項目建設,把國家政策和天水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加強項目建設,拉動消費增長,努力擴大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要發揮比較優勢,做大做強果品、非公經濟、勞務輸出、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賈萬祥代表說,秦安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貫徹本次黨代會精神,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壯大林果產業;要抓好教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要多方爭取項目,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靳志強代表說,馬世忠同志在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視農業,按照東牧、西菜、南林、北果的產業布局,加快果品產業發展,把天水打造成西北一流的花牛蘋果等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這對于加快秦安縣果品產業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從秦安縣的實際來看,在果品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建議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秦安縣果品產業的扶持力度,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李璽珍、侯荷花代表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群眾在教育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建議市委、市政府繼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投入保障機制,統籌發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扶持發展民辦教育,促進城鄉教育公平。要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抓好學前教育。
王青荷代表說,馬世忠同志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重點灌區節水改造、藉河三期示范區生態治理、甘肅省東部百萬畝土地整理和上磨水源地、曲溪城鄉供水等項目建設,充分表明市委對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視。建議市上出臺優惠政策,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提高工程使用效益。
伏 平同志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描繪了我市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宏偉藍圖。貫徹落實好報告精神,加快秦安縣發展,要抓好教育發展,打造教育強縣;要發揮資源優勢,打造林果特色縣;要加強城市建設,打造關中—天水經濟區三級城市。
10月11日上午,秦安縣代表團繼續圍繞五屆市委工作報告和市紀委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

程江芬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全面總結了市五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深入分析了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提出了今后五年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一個非常好的報告。特別是報告中多次提及秦安縣的發展,聽后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結合秦安縣的實際,貫徹落實好這次黨代會精神,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搶抓機遇,加快秦安縣經濟社會發展;要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引進和實施一批重大工業項目,提升工業經濟綜合實力;要發揮資源優勢,做大做強以秦安蜜桃、蘋果、花椒為主的林果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秦安小商品城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大地灣景區景點保護開發,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要強化城市意識,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經營城市,努力把秦安縣打造成為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三級城市;要把項目作為發展的重要載體,加強與秦安籍在外人士的聯系,謀劃、爭取、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要千方百計加大投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最大程度地滿足城鄉群眾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基本需求;要深入開展機關作風效能綜合整治活動,下大氣力解決作風建設方面的突出問題,以良好的工作作風抓好各項工作。
高霆鈞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鼓舞人心。建議在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加強對女媧文化的挖掘、開發和利用,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在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方面,進一步加大對以秦安蜜桃為主的林果業的扶持力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對秦安縣交通道路建設予以傾斜,不斷改善發展條件;在城市建設方面,加大對秦安縣城開發建設的扶持力度;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方面,加大對秦安縣干部的培養選拔力度,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激發干部隊伍活力。
裴貴軍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全面審視,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市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深刻分析了面臨的形勢,緊密結合天水實際,提出了今后五年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特別是報告提出,要按照東牧、西菜、南林、北果的產業布局,加快果品產業發展,把天水打造成西北一流的花牛蘋果等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這對于加快秦安縣果品產業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機遇,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提質增效,做大做強以秦安蜜桃為主的林果業。
楊仁義代表說,馬世忠同志在報告中提出,要突出項目支撐作用,在重大項目的爭取和引進上求突破。秦安縣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地區,要按照國家宏觀政策和產業導向,抓好項目的儲備論證,重點從城市規劃布局、產業發展、保障民生、城鄉統籌、節能減排等方面,論證儲備一批事關全縣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爭取進入國家和省上的計劃盤子。在招商引資方面,要做好縣域經濟發展思路與企業發展方向、政府扶持資金與企業生產成本承受能力的溝通對接,采取多種形式,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力爭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市場潛力大、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大項目。
郭海軍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用大量的篇幅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要求高、措施實。組織部門作為管理黨員、干部和人才的重要職能部門,一定要帶頭學習貫徹報告精神,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下功夫,做到以思想政治建設為先導,以班子隊伍建設為龍頭,以基層組織建設為基礎,以作風建設為保證,不斷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
楊喜春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充滿激情,充滿活力,貫穿了務實的精神,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今后,我們要更加注重基層工作,特別是加強鄉村產業和道路、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本條件,加快科學發展步伐。
丁曉來代表說,馬世忠同志的報告體現了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精神。結合秦安實際,要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