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先爭優破解難題”系列報道之二
而今邁步從頭越
秦安縣推進小城鎮建設破解城鄉一體化難題

秦安縣按照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重點抓好葉堡等鄉鎮小城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把小城鎮建設與產業基地開發、非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提升服務功能,著力破解城鄉一體化難題。

葉堡鄉歷史上曾是羲皇故里顯親成紀的州府所在地,歷朝多在此處設置車馬互市。近年來,特別是天饞公路和葉蓮公路的開通,作為鄉政府所在地的葉堡村交通樞紐地位下降,加之街道狹窄,交通擁擠,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水橫流,往日商賈云集的繁榮景象日漸式微,經濟重心轉移,小城鎮建設嚴重滯后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

在創先爭優破解難題主題活動中,葉堡鄉黨委以小城鎮建設主街道改造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圍繞建設功能完備、配套完善、商貿繁榮、和諧宜居的目標,始終堅持“四突出四著眼”,取得了明顯成效。

突出科學規劃設計,著眼服務功能齊全。按照適當超前、著眼長遠、科學定位,揚長避短、彰顯特色的原則,委托甘肅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勘察設計院對葉堡村小城鎮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規劃設計,通過規劃為小城鎮預留合理的發展空間。在建主街道全長850米,寬22米,其中車道14米,兩邊人行橫道各4米,鋪面磚混二層(三層)結構。在占地4畝的公路段所在地建設一個集文化、娛樂、健身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廣場。

突出宣傳發動造勢,著眼干群關系融洽。長期以來,農民都有著濃厚的“土地情結”,對征地拆遷工作普遍存在一定的疑慮心理和抵觸情緒。針對這種狀況,鄉黨委組織30余名群眾代表赴武山的灘戈、馬力、洛門等鄉鎮參觀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感受小城鎮建設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并先后召開六次群眾大會,采取對談、交流、問答等“面對面”的方式,廣泛宣傳政策,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通過大量細致的思想工作,群眾有了參與渠道,能夠平等地與鄉、村干部進行溝通,有效地化解矛盾,實現了拆遷工作零上訪,讓群眾真正成為“當家人”,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贏得了群眾普遍支持。

突出整合項目資金,著眼爭取支持幫扶。始終堅持向上積極爭取建設資金與自力更生自籌資金相結合。截止目前,主街道涉及改造的89戶農戶中,75戶已完成拆除任務,41戶在建。沿街排水管道已鋪設完畢,沿街14米車道鋪油工程將于近期動工,預計年內完成鋪油。葫蘆河葉堡大橋年久失修,已成危橋,通過爭取已經立項。經與縣公路總段協調,以土地置換的方式,在占地4畝的公路段所在地將建設一處集文化、娛樂、健身于一體的綜合性群眾文化廣場。以招商引資的辦法,將占地8畝的主街道原供銷社所在地改建成一個果品、蔬菜物流中心。

突出細化工作任務,著眼黨員干部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基層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及時成立規劃建設、征地拆遷、安置補償三個工作小組,抽調4名工作認真負責、業務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干部具體負責各小組工作。制定辦公室、各工作小組職責和規劃建設階段工作計劃,建立健全責任追究、財務管理等相關規章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細化了工作任務,做到有人理事,高效辦事。

在葉堡村,小城鎮建設已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主街道兩側,幢幢樓房拔地而起。經營小百貨的秦仁武說,以前的鋪面低矮破舊,如今通過小城鎮建設新修了磚混二層的鋪面,條件好了,正在籌劃如何裝修,也謀劃著將來的紅火生意。

葉堡鄉黨委書記王優峰告訴記者,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葉堡鄉能夠攻堅克難,全面鋪開小城鎮建設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得益于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盡管后續工作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做好小城鎮建設大文章,把葉堡鄉建成具有產業集聚功能的區域性中心小城鎮。

秦安縣積極加快葉堡、郭嘉、魏店、千戶、王窯等鄉鎮小城鎮建設步伐,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創造良好投資環境,促進農村非農產業的合理布局與健康發展,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