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如梭,轉眼接近年末歲首,讓我們用鏡頭和筆回放2011年秦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的精彩片斷和靚麗剪影,展示重點工作、特色亮點,回眸取得的可喜成績。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重要一年,秦安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和科技為支撐,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深入實施“11132”發展戰略,繼續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縣域工業、文化旅游、商貿流通四大產業,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
秦安:奏響主旋律 譜寫進行曲

2011年,秦安縣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和全縣“11132”發展戰略,堅持“理論普及有深度,內外宣傳上水平,文明創建求實效,文化繁榮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突出重點抓落實,創新思路抓特色,唱響主弦律,打好主動仗,為加快富裕、民主、文明、和諧、幸福新秦安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條件。
健全制度,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穩步推進
秦安縣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委(組)中心組學習的實施意見》,制定下發了《2011年縣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計劃》和《2011年全縣干部理論學習安排意見》,建立健全了各級黨委中心組和全縣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管理服務、研討交流、考試考核等各項規章制度。縣委中心組堅持每月集中學習一次,每次突出一個主題,重點研討一個方面的問題,發揮了龍頭示范作用。在每個鄉鎮黨委、縣直黨委至少培育了2-3個示范點,在《天水日報》刊發了《秦安:尚學之風彰顯生機與活力》等長篇報道,編發了全縣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簡報15期,并通過縣廣播站、縣電視臺、縣政府網站、秦安新聞網、秦安黨建網、秦安教育網、秦安衛生網等縣內媒體,及時宣傳全縣理論學習動態和學習典型,營造了濃厚的創建氛圍。結合全縣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組織開展宣講對談活動,舉辦專題宣講報告會50多場,輔導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和師生9000多人(次),使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普遍受到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教育。

突出重點,內外宣傳工作有聲有色
圍繞全縣重大決策部署、重大項目建設和重大惠民舉措,宣傳報道了全縣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壯大地方工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和工作落實年活動、解決民生問題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組織開展了“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區域發展看秦安”、“創先爭優促發展”、“回眸2011”等外宣活動。全年共在《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甘肅經濟日報》、《天水日報》和甘肅電視臺、天水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刊播各類新聞稿件1631篇(條),比去年增長20%;在《甘肅文明網》刊發精神文明建設亮點工作6篇,其中《中國文明網》轉載1篇。先后邀請《甘肅日報》、《天水日報》、天水電視臺等省市媒體記者,開展了“工作落實在基層”、“春耕生產第一線”、“項目建設進行時”等戰役性外宣活動,刊發了《風清氣正揚勁帆》、《秦安打造葫蘆河城區景觀工程》、《秦安“11132”新的起跑線》、《秦安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秦安高標準推進果品生產示范園建設》、《秦安工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秦安商貿經濟蓬勃發展》、《秦安文化旅游方興未艾》等長篇報道。充分利用秦安新聞網、縣政府網、秦安黨建網和其他行業網站,廣泛開展網絡宣傳,發布各類新聞信息1080多條,較上年增長10%。不斷創新廣播電視報道方式,今年縣“兩會”首次實現了電視直播。全年共播出廣播新聞稿件1440篇,電視新聞稿件1512 篇,采制播出各類專題86部。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我縣新聞10篇,省臺播出24篇,天水電視臺《直播天水》欄目播出我縣新聞109篇,《播報600》播出314篇。

建管并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以鞏固省級文明縣創建成果為目標,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公民道德素質、提高城鄉文明程度為重點,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市民學校、家長學校、農家書屋等宣傳文化陣地,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媒體,采取公益廣告、演講比賽、宣傳漫畫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春節期間,縣上統一慰問了省、市、縣道德模范,召開了“歡迎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蔡曉明載譽歸來”座談會,為蔡曉明贈送慰問金5000元,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第二屆秦安縣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啟動全縣第二屆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組織舉辦群眾廣泛參與、喜聞樂見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爭取到甘肅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資金20萬元,實施了興國中學少年宮建設,總建筑面積660多平方米。堅持把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創建作為提升城鄉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緊密結合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在清水河流域組織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動員全縣干部職工定期對城區環境衛生和公路、河道、通村道路、村民院落、村莊周邊、房前屋后、公共場所、集貿市場等重點區域進行了6次綜合整治,實現了縣、鄉、村三級聯動,整體推進。

創新思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秦安縣堅持用先進文化占領城鄉文化陣地,努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協調發展。縣上先后建成了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安家園子和鳳山公園休閑廣場等文體活動場所,葫蘆河生態治理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全面完成了“兩館一中心”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等項目建設,有力保證了各項文化培訓活動的開展。全年共協調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300人(次)。組織舉辦了“梓裕之春”新年交響音樂會、“移動杯”業余秦腔大獎賽、第二屆農民運動會和第九屆“信合之春”元宵焰火晚會和全縣社火匯演;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燈謎競猜活動和秦腔自樂班、秦安小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安伏牛氏皮影專場演出20余場,參演人員達800余人(次)。秦安縣、王尹鄉分別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我縣文化產業起步較緩但發展態勢良好,全縣各類文化經營戶年實現利稅3000萬元左右。圍繞文化市場平安建設和娛樂場所“陽光工程”創建活動,堅持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和“掃黃打非”工作。

周密籌劃,慶祝建黨90周年活動精彩紛呈
為了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全縣干部群眾愛黨、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秦安縣精心策劃,廣泛發動,組織開展了“頌歌獻給親愛的黨”群眾歌詠活動,組織舉辦了全省“舞動隴原—走進秦安”廣場舞蹈展演活動和“向黨說句心里話”普通話演講比賽、紀念建黨90周年書法展、“和諧秦安”攝影展、老干部書畫展、走訪慰問活動、七一表彰活動、“學黨史、講黨史”活動、“憶黨史、頌黨恩、談發展”座談會、黨史知識競賽、“光輝歷程”征文等活動,在縣電視臺和廣播站同步開設了《紅色檔案》、《90年我們這樣走過》、《七一專訊》等欄目,基層各單位結合各自實際,組織開展了重溫入黨誓詞、業務技能比賽、乒乓球友誼賽等活動。在中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隆重召開之際,組織各單位干部職工收聽收看了大會實況,制定下發了《關于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的通知》,縣委中心組率先學習后,組織全縣宣教系統領導班子和機關黨員干部進行了專題學習,為全縣的學習活動做出了表率。

豐富載體,特色亮點工作不斷閃現
秦安縣創辦開設“成紀講堂”,傳播科學思想、解讀時代話題、服務社會大眾、共建和諧秦安;組織開展“理論學習月”活動,增強了全縣廣大干部職工理論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建立健全了全縣對外宣傳工作制度,充實壯大了外宣工作隊伍,舉辦了全縣外宣通訊員培訓班,邀請天水日報、天水電視臺資深編輯記者授課,提高了全縣外宣通訊員的業務能力;深入開展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在省市各類媒體刊發刊播基層一線報道275篇(條),建立落實了開展活動的長效機制;組織舉辦“秦安縣第二屆少兒藝術節”,使全縣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得到鞏固和提升;創辦業余紅歌合唱團,激發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