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當你來到秦安,你一定能真切地感受到,這里城鄉處處涌動著滾滾的商潮。徜徉于各大批發市場、購物超市和社區市場,琳瑯滿目的商品、紅火交易的場面會使你留戀忘返。
素有“旱碼頭”之稱的秦安縣,是著名的漢唐故郡絲路重鎮,歷史上商貿發達。改革開放以來,秦安“貨郞擔”走南闖北,從炎炎南國到雪域高原,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到處都有秦安“貨郞擔”的身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秦安”貨郞擔”逐漸變為大老板、大商人。

“貨郞擔”挑出大市場。改革開放30多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把培育建設市場作為搞活商貿流通、繁榮城鄉經濟的基礎工程常抓不懈,取得了顯著成效。聞名遐邇的興國小商品市場經過兩次擴改建后,規模、檔次得到較大擴容和提升。在該市場的帶動下,輕紡商城、果品批發等專業市場相繼建成,五洲、家福樂等大型購物超市落戶秦安,西川木材、云山農貿等鄉村特色市場和北壇、鳳山等社區市場建設有了較大發展。目前,全縣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場為龍頭、城區各大專業市場為主體、鄉鎮集貿市場為基礎的市場格局,各類市場達到41個,市場建設總投資2.42億元,占地面積557.33畝,市場年成交額6.5億元。

建一處市場,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市場的繁榮,帶動和促進了全縣商貿經濟的蓬勃發展。目前,全縣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達到6226戶,注冊資金8.67億元,從業人員4.6萬人,非公經濟已占全縣經濟總量的50.1%。2010年底,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388萬元,比上年增長19.4%。商貿流通業已成為秦安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柱、安置勞動力的重要渠道、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

商貿旺,工業興。秦安縣堅持走工貿聯動的路子,依托小商品市場和特色產業,扶持發展小商品加工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產品涉及鞋帽、地毯、鉛筆、紙箱、淀粉、果汁等160多個花色品種,地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

去年以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大市場、搞活大流通、建設商貿城”的宏偉目標,緊抓”商貿活縣”戰略不放松,加快構建倉儲配送、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現代物流體系,全力打造中國西部現代小商品城。”十二五”時期,隨著一大批市場建設項目的實施運營,秦安商貿業將實現更為輝煌的二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