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關于貫徹王三運書記講話精神做好當前雙聯行動各項工作的通知》(甘聯領辦發〔2012〕9號)精神和省委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要求,在全省范圍所有貧困村實現“八個全覆蓋” 做好“五件實事”。對此,秦安縣高度,安排部署,制定方案,積極行動,有序推進。

今年以來,秦安縣以掀起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高潮為契機,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改善基礎設施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政府扶持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既注重“輸血”,更注重“造血”,圍繞全面完成整村推進建設任務,抓重點,攻難點,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深入推進,以扶貧工作實實在在的成果獻禮“十八大”。

為實現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秦安縣出臺規劃,將對農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37103戶貧困家庭中有受訓意愿的勞動力,圍繞畜禽養殖、林果栽培、農機駕駛操作與維修等五大類多項技術進行培訓。根據規劃,該縣兩年內將培訓貧困家庭農村勞動力9249人,其中短期培訓7997人,“兩后生”培訓1252人。

秦安縣在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加大農民工培訓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在王尹、葉堡等10個鄉鎮設立了流動培訓基地,形成了以城區培訓機構為主體、以鄉鎮農民技術學校為輻射、以社會辦學力量為補充的職業培訓網絡,組織開展了陽光工程培訓、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大齡女童項目培訓、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萬農民項目培訓、再就業培訓等培訓項目,共開展勞務技能培訓12.6萬人次,培訓合格率達98%以上,培訓后的就業率達90%以上。

該縣不斷加大科技扶貧項目的投入力度,將新品種、新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和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措施來抓。至2011年底,在全縣12個鄉鎮的35個貧困村累計推廣完成果品套袋1300萬個,推廣微耕機100臺,引進新品種桃園、無公害桃接穗園300畝。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圍繞產業開發和扶貧項目的實施,以黨校、職校、勞務辦、村級陣地等培訓基地為依托,開展科技培訓5.35萬人(次),其中培訓縣鄉村干部1500人(次),培訓農民技術員5.2萬人(次),培訓的普及率在重點村每年占85%以上。針對重點村勞動力充裕的實際,依托縣職校、勞務辦2個培訓基地,舉辦了以電子線路裝接、酒店服務、計算機操作、廚師、抹灰工、保安、家政服務員、建筑業等為主要培訓內容的“陽光工程”培訓班20次,培訓勞動力6206人,90%的參訓人員獲得初級以上國家上崗職業資格證,實現了穩定轉移。同時開展了以電子技能、物流、烹飪、汽車維修等為主的專業技術培訓,2033人獲得中技、中專學歷證和國家中級職業上崗資格證,實現了穩定就業。秦安縣扶貧辦積極引導“兩后生”慎重擇校擇業,實行培訓跟蹤服務制,使“兩后生”培訓走向了規模化、集約化,推動了勞動力轉移向技術型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