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正當全縣上下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全省范圍開展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本年度接近尾聲。秦安將屆時推出系列雙聯典型、雙聯有效做法等回眸篇章,總結成績,推動工作。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真正是一項機關作風轉變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養干部能力的煅造工程、造福人民群眾的德政民心工程。秦安在接近10個月的“雙聯”行動中嚴格按照省市“雙聯”行動有關指示和精神,“八覆蓋五實事”的具體要求,吃透情況、破解難題、完善機制、務求實效,把發揮幫扶作用和激活內生動力有機結合起來,把解決突出問題和謀劃長遠有機結合起來,把強化領導責任和輿論引導有機結合起來,把典型示范和健全體制機制有機結合起來, “雙聯”行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雙聯”回眸】柴金祥:聚焦民生辦實事
天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柴金祥雙聯興豐鄉燕灣村

(幫扶硬化的學校操場)
初冬時節,走進秦安縣興豐鄉燕灣村,新修的水泥路宛若緞帶飄落在山坡上,村學校園全部水泥硬化、新修的果品交易市場整齊規范,更有“雙聯”婦女貸摧生的養牛場生機無限……“如今,我們村發生了大變化,農民群眾喜笑顏開,都是‘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帶來的新變化啊!”村黨支部書記燕子生感慨萬千。
秦安縣興豐鄉燕灣村位于秦安縣東南部,興豐鄉西南部,距縣城16公里,屬淺山干旱“牛膝蓋”地帶,自然條件較差。全村有6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429戶1992人,其中貧困人口264戶1238人。村民經濟收入以果品種植和外出勞務為主,2011年人均純收入2295元。燕灣村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柴金祥“聯村聯戶”的聯系點,自雙聯行動啟動以來,柴金祥多次進村入戶,實地調查研究,與群眾情切交談,傾聽百信呼聲,了解村情民情,幫助村里制訂發展規劃,為幫聯對象制定了脫貧計劃,并多方爭取項目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立足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燕灣村有耕地面積3860畝,其中梯田面積2935畝,有果園面積2590畝,燕灣村緊緊抓住梯田面積大,果園發展早,蘋果產業發展條件好等有利條件,經過調查論證,將發展果品產業和外出經商務工定位為本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通過與干部群眾座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群眾最迫切、最現實、最直接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入手,科學合理制定了適應本村發展的《燕灣村奔小康發展規劃》。

統籌兼顧,著力培育富民產業。柴金祥在“雙聯”調研中,非常關心燕灣村支柱產業的培育的發展,因為他們深知,這次活動任務不僅僅是要為群眾幫助解決一兩件困難,最重要的是為他們找到一個致富的路子、一項致富的產業。經過多次調研,與鄉村干部廣大群眾廣泛探討商議,確定了以發展果品產業為主,勞務及中藥材種植為輔多種經營的產業發展模式。一是燕灣村要達到果園全覆蓋的目標。經過科學的規劃論證,對全村所有的宜果地塊全部實現果園化,并聘請縣果業局的專家長期進行栽植、修建、高接優換及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技術指導,力爭燕灣全村的果品產業再上一個臺階,并輻射帶動周邊村莊的果品業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在燕灣高咀梁流轉土地280畝,通過招商引資由甘肅盛源菊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中藥材高山種植示范基地一處,使農民在收取土地租金同時,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學習中藥材種植技術,為實現“公司+農戶”產業經營模式打下了基礎。燕灣村村黨支部書記燕子生說: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干旱地區的村子來說,找準一個適合本地發展的思路是最關鍵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給村上制定的的發展思路非常準,群眾發展的積極性很高。農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為全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雙聯”不但為困難群眾“造血”,而且為他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門路,讓他們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有尊嚴地致富。黨的政策這么好,我們有的是致富的信心。

(新修的果品市場)
突出重點,分步破解民生發展的難題。柴金祥前后多次深入燕灣村開展“雙聯”活動,與村民一起共謀全村產業發展、強農富民之路。縣委書記王東紅、縣長程江芬等縣上領導多次到村調研指導工作,將解決群眾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賣果難等全村發展最需要、群眾最期盼的問題為切入點,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爭取資金35萬元,改善燕灣小學辦學條件,硬化操場2668平方米,完成學校周圍的護坡180米,目前該項目已全面完工;爭取果品市場建設資金40萬元,建成占地10畝的果品市場1處,維修加固其中的果窖50眼,建成交易大棚2座500多平方米、管理房100平方米,徹底解決了燕灣村及周邊村果品交易有市無場的賣果難問題;爭取科技資金5萬元,用于燕灣果品協會發展壯大果品產業;硬化通學校道路200米,解決師生出行難問題;為全村村民建立了健康檔案,方便群眾就醫;對60歲以上老人、留守兒童進行造冊登記,對0-3歲兒童發放了營養包;縣審計局為燕灣村委會幫扶辦公桌4張,辦公椅8條,為燕灣村幫扶水泥10噸用于燕灣七組水渠道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