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住院看病,不但‘新農合’能報銷,還能領到民政部門發放的醫療救助金!”秦安縣葉堡鄉侯灘村村民劉香花高興地說。她去年患病住院花去費用6萬多元,出院后除新農合報銷外,民政局為她解決了1.6萬元的大病救助金,一下子緩解了全家人的生活困難。

安伏鄉楊寺村綜合服務中心
據悉,該縣為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看病貴的的問題,今年全面推行了臨時救助、參合(參保)救助、住院救助、門診救助和專項救助“五位一體”的新型社會救助模式。截至目前,共為城鄉7952名城市救助對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1588萬元,為378戶特殊困難戶發放臨時救助金56.8萬元,為39名“兩癌”婦女發放救助金31.5萬元。
“低保”與困難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該縣傾情實施的“陽光低保”,“誠信低保”杜絕了“人情保”“關系保”而讓群眾吃上了一顆“定心丸”。通過開展了一次拉網式排查,清理城鄉超標低保戶3808人,納入重病家庭、重殘家庭、計生兩戶、供養大學生家庭等農村生活困難群眾3396人?提標工作開展后,共為城鄉22231戶、78575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和各種生活補11063.28萬元。

修建中的縣城中心敬老院
“物價漲了,低保也跟著漲了,以前我家每個人每月領到184元低保金,現在領到了213元,日子更好過了。”該縣城低保戶說。為了更好地安排群眾生活,今年春節前后,該縣組織慰問重點特困戶、重災戶、低保戶和重點優撫對象共計7125戶、32034人,發放面粉8640袋,新棉被1530床,現金20.04萬元,下撥口糧救濟款721萬元。解決了20258戶91167人的吃飯問題。同時,該縣今年共爭取社會福利院等各類民政社會福利項目建設資金總計509.49萬元,優化和改善了民政服務對象的生活條件。
“自從住進敬老院,那真是享福了。敬老院的條件好了,吃的住的都不愁了,生了病也有工作人員照顧。”,中山鄉牛陽村63歲的五保老人何雙吉說起自己入住敬老院后的感受,一臉的幸福和滿足。像何雙吉這樣的五保老人在秦安縣共有3138人,每人每月能領導民政部門的補助233元,算上兩節期間一次性生活補助,一年下來要領近3000元。
“民政工作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百姓滿意不滿意才是衡量工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該縣民政工作負責人如是說。該縣始終堅持履行“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用真心付出,用行動踐行,切實為全縣困難群眾撐起了一片幸福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