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拉動促發展 和諧創新惠民生
——秦安縣“項目拉動”戰略工作紀實
四月揚花,花香襲人。走進秦安,桃花彌漫的馨香似乎把人們帶向更加遙遠幽深的遠古,我們似乎看到大地灣的火光,女媧飛身補天的身影,三國古戰場金戈鐵馬、戰鼓震鳴的壯闊場景。在彩陶旋轉的韻律中,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在這里閃閃發光。然而,當歷史發展到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歷史文明的鏈接點上,又是如何繼往開來,傳承、創造現代文明與輝煌呢?
走進秦安大地,一排排樓房拔地而起,整潔、清新;一座座小區依山傍水,詩情畫意;一條條大路車水馬龍,通向四方;一道道河水垂柳拍肩,清澈見底;一個個商場人流如織,商潮涌動,一座座校園花團簇擁,書聲朗朗;文化廣場倩影依依,輕歌漫舞;科技園區示范創新,碩果累累。吊塔挑日,鏟車披月,新農村青磚紅瓦,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這一切與縣委、縣政府運籌帷幄、決勝小康、狠抓項目建設密不可分。秦安縣“項目拉動”戰略的積極實施,有力地帶動和促進了縣域經濟的蓬勃發展。

(縣醫院住院樓)
抓大項目
強力引擎助騰飛
近年來,秦安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有效載體,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機遇,按照"抓機遇、爭投資、上項目、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計爭項目,創新機制抓招商,全力以赴建項目,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全縣共落實各類國家及省級投資項目307項,總投資8.5億元,其中國家投資7.3億元,增長12.9%。儲備項目65個,其中投資總額億元以上的項目2個,投資總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項目63個。在招商引資上,該縣按照"突出一個重點、圍繞四個資源、瞄準五個方向、解決兩個問題,實現四個突破、達到一個目的"的工作思路,以引進大項目為核心,以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和特色產業招商為重點,堅持科學、理性、綠色、效益相結合的招商理念,進一步提升了招商水平,提高了項目質量。全縣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31項,總投資56.4億元,累計到位資金12.2億元。
秦安縣鳳山生態公園項目建設分為泰山廟古建筑群、生態公園建設兩大部分。泰山廟古建筑群始建于元代,現存明清建筑31座,是天水市范圍內保存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2012年,秦安縣委、縣政府將鳳山生態公園建設列為重點項目工作之一,工程共分泰山廟區域內的排水、電路、護坡等基礎設施建設,鳳山頂堡子墻以北區域的綠化和步道、連廓建設,鳳山頂小水域景觀建設和堡子墻以南、泰山廟西側區域的山體加固、道路建設、綠化等部分,已投資完成約2000多萬元。鳳山生態公園建成后,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為一體,對進一步彰顯秦安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動全縣旅游業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去年啟動實施的秦安縣小灣河水庫工程是以縣城供水水源及農村人畜飲水水源建設為主要目的,并兼顧農業灌溉的綜合性水源工程,項目建設設計總庫容227萬立方米,年供水能力384萬立方米。水庫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壩、排沙底孔、導流泄洪洞、取水建筑物等。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高44米,頂長106.8米,頂寬4.8米,最大泄洪量170立方米/秒,設計供水流量0.15立方米/秒。小灣河水庫的建設,不僅是保障秦安縣城供水安全、發展地方經濟的需要,也是實現秦安縣水利事業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工程建成運行后,將有效緩解縣城和水庫下游生產生活水源不足的矛盾,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秦安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位于城區東南方向的南山村坪溝后溝處。工程占地30畝,服務面積達10.46平方公里,建設規模為日處理污水2萬噸,目前已進入正式調試試運行的階段。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入試運行,對改善秦安投資環境、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良好人居環境等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對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西部小商品城位于秦安縣西川鎮,于2012年11月26日奠基開工。該項目投資5億元,占地16.7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為17.8萬平方米。根據“整體規劃設計、分期開發建設”的原則,建設營業房、商務樓、賓館、文化休閑廣場等配套設施,設置服裝鞋帽、針紡織品、日用百貨、五金家電、文化體育、家居用品、大型超市、餐炊娛樂、綜合服務等專營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甘肅乃至西部地區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鳳山生態公園、小灣河水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秦安。中國西部小商品城等重大項目是秦安縣2012年狠抓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該縣“三措并舉”,狠抓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超前謀劃
儲備項目蓄后勁
秦安縣把扎實有效的前期儲備工作作為項目爭取的切入點,在抓好常規性項目儲備的同時,把國家政策和縣域資源優勢作為謀劃項目的結合點,堅持項目儲備突出“早”字,項目選擇突出“準”字,項目方案突出“深”字的原則,通過精心謀劃,科學論證,完成了大地灣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好地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興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安伏果品市場建設、甘肅豐收農業科技公司1萬噸蘋果冷鏈物流系統項目可研、秦安縣混凝土攪拌站建設、武裝部整體搬遷建設、城南集中供熱工程、天然氣引流入戶項目、易地扶貧搬遷、通鄉油路,農村初中校舍等20多項重點項目的儲備,為項目爭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縣體育中心)
創新機制
爭取項目促發展
秦安縣委、縣政府緊緊咬住“發展抓項目”不放松,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創新機制,優化環境,強化措施,激活內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狠抓項目爭取工作。縣上實行項目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年初,縣委、縣政府與各鄉鎮、單位、部門簽訂項目爭取目標責任書,細化目標任務,年終兌現獎罰。建立并落實了縣級領導干部包抓重點項目、聯系企業制度,從前期準備、爭取引進到資金落實、建設管理,逐級分解任務,層層靠實責任,形成了領導牽頭、部門支持、業主負責、社會參與的項目工作機制。
全力以赴
實施項目促全盤
在項目建設上,秦安縣委、縣政府加強領導,靠實責任,從定領導、定部門、定職責、定目標、定任務的“五定”入手,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落實了“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形成了領導小組全面協調抓、縣級領導包重點項目抓、主管部門深入具體抓、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抓的工作合力,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采取月評比、季分析、年終考核的辦法,建立重點項目定期匯報制、現場辦公制,進一步強化了項目監管力度。把項目和資金的管理貫穿于項目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驗收的全過程,保證建一項,成一項。同時,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標制、工程質量監理制等制度,保證了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擊流破浪向高峰,揚帆風順正當時。如今,項目建設已經撐起了秦安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梁。沐浴著科學發展的明媚春光,勤勞樸實的62萬秦安人民萬眾一心,用智慧和汗水譜寫著項目建設的新樂章,一個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新秦安正在悄然崛起!

(保障性住房建設)
為民解困
傾心助民促創業
在秦安大地上,惠民之風強勁,民生之音鏗鏘,吹暖了老百姓的心窩,奏響了和諧發展的新樂章。2012年,秦安縣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落實政策、加大投入,真心實意為民解困、為民解憂、為民辦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實施創業就業優惠政策,著力擴大和穩定就業。秦安縣全方位開展以“幫扶到人、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務到家”為主題的就業援助活動,為各類就業困難人員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全力推進全民創業工程,加大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力度,積極開展“1+3”創業行動,認真落實稅收減免、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優惠措施,抓好促進創業就業政策的落實,解決創業困難問題。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堅持市場導向,靈活確定培訓方式,利用各類資源,采取訂單培訓、項目培訓、校企聯合、校校聯合等多種培訓方式,增強參訓者自身就業創業能力,不斷創新技能培訓新模式,多渠道、多形式擴大就業。2012年,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520人,落實小額擔保貸款15672萬元,完成職業技能培訓6516人,完成創業能力培訓9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7%。同時,再就業資金用于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5000人,勞務品牌培訓308人,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500人,職業介紹1058人,登記回鄉創業人數782人,境外就業人數660人。全年輸轉農村剩余勞動力11.1萬人,創勞務收入11.8億元。
利民惠民
創新救助促穩定
全面推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不斷創新社會救助工作新模式。秦安縣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作為利民惠民、促進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堅持“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基本原則,緊貼民意,集中時間,統籌推進,積極推進調查摸底、參保登記、資格審查、保費收繳、養老金發放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2年全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7.%以上,發放率達到100%。該縣不斷創新社會救助模式,嚴格按照審批公示程序,嚴把申請、公示、評議、審核、審批、發放“六個關口”,以程序公開實現結果公開,努力打造“陽光低保”,真正做到應保盡保;按照“救急、救難、公平、簡便”的原則,全面推行臨時救助、參合(參保)救助、住院救助、門診救助和專項救助“五位一體”的醫療救助新模式,社會救助資金嚴格實行“一折統”直接發放到戶。
爭取資金
改善條件促教育
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努力改善辦學條件。2012年,全縣共爭取到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食堂建設項目、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項目、特崗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項目、農村幼兒園建設項目、移支付危房改造項目、薄弱校改造項目等各類教育項目建設資金7585萬元。完成了體育中心塑膠跑道及人造草坪足球場建設,縣一中二期工程,興國鎮大城社區健身中心建設。該縣按照“先吃到后吃好,先實施后規范”的原則,對蛋奶的采購實行公開招標,結合實際,確定了“一袋牛奶+一個雞蛋+一個饅頭+水果”的學校食堂供餐內容,讓全縣77764名學生吃上放心的營養餐。認真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按有學照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要求,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所生發放了免費教科書。全面落實了中職助學金政策、免學費政策和普通高中和中職助學生資助政策。
改善設施
狠抓落實保健康
加快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12年,總投資1825萬元、建筑面積為7653平方米的中醫院門診綜合樓,總投資3131萬元、建筑面積16320平方米的縣醫院住院樓,已正式投入使用。衛生監督所、魏店鄉中心衛生院綜合樓正在建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將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對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將發揮更大作用,為全縣人民身體健康及縣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同時,全面落實中醫藥報銷優惠政策,農村五保戶、計生“兩戶”和三級以上殘疾人報銷優惠政策,重大疾病住院大額醫療費用補償政策。對農村0-14周歲兒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等8種重大疾病按總費用70%的比例報銷,繼續執行縣內各定點醫療機構墊付即時結報。2012年,全縣參合農民54.89萬人,參合率達到了95.75%。
保障住房
解決百姓后顧之憂
切實解決住房難問題。秦安縣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關注民生、保障民生的大事來抓、不斷完善城鎮住房供應體系、著力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讓更多的百姓圓了安居夢。2012年,完成了秦南、惠民小區12萬平方米廉租住房和474套經濟適用住房、140套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啟動實施經濟適用住房474套,公共租賃住房107套,限價商品房264套,72套住房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同時,為2377戶租賃補貼保障家庭發放租賃補貼資金653.6萬元。為確保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到實處,該縣堅持陽光操作,加強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動態管理,采取媒體公示、群眾參與和社會監督等措施,確保分配過程公開透明,分配結果公平公正。
暢通工程
道路條條通家門
切實解決鄉村行路難問題。秦安縣把加快農村道路建設作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以“構建骨架、建設環道、完善路網、提高等級、加強管理、改革養護”的工作思路,加大公路交通項目建設力度,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質量要求,嚴格把關,抓安全、促質量、保進度,確保建一條、成一條、放心一條。2012年,完成建制村通暢工程項目28條82.8公里,共投入資金3894萬元,完成了靖天路至郭家鎮槐廟村、靖天路至云山鄉張灣、張秦路至隴城鎮張灣、張秦路至五營鄉北坡、蓮葉路至安伏鄉安川村、蓮葉路至安伏鄉渠溝、蓮葉路至安伏鄉溝門村等村的建設任務,投入資金513萬元。在123個村組實施了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硬化村莊巷道107公里,修建道路198.4公里,建成橋涵24座。同時,完成環城南路等六條道路綠化亮化工程。
飲水工程
水潤心田感民心
秦安縣委、縣政府終把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作為作為關注民生、造福百姓的大事來抓,搶抓各項政策機遇,立足實際、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12年,完成了王窯、云山、好地梁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王窯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2560萬元,解決了王窯、郭嘉和西川3鄉鎮30村6333戶31240人和27所學校4303名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云山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2342萬元,解決了云山、王尹和興國3鄉鎮25村6100戶27959人和4180名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好地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4050萬元,解決了葉堡、安伏和蓮花3鄉鎮38村10357戶49443人和7796名學校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民生為重,百姓至上。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樁樁利民實事,猶如涓涓清流滋潤著百姓的心田,如一屢屢陽光,灑遍了秦安城鄉,也溫暖著秦安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