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城鄉環境衛生水平,營造優美宜居的人居環境,秦安縣委、縣政府以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為契機,以建設“百里生態文化長廊”示范工程為抓手,開展全方位的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
走進秦安縣城,大街小巷整齊干凈,過往車輛行而有序。“通過環境衛生的綜合整治,大街上變得干凈多了。”正在成紀大道散步的老干部李玉光告訴記者,“以前,光我們家小區門口就有兩個垃圾點,小區內還有一個,一到夏天,招來各種蟲子,出出進進都得繞著。縣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啟動后,這種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只有一個垃圾點,工作人員每天都及時清理,同時也提升了小區的質量。”和李玉光一起散步的是他來自上海的親戚,忍不住說道,“秦安縣近年來的變化的確很大,各方面都在向大城市邁進。這次來,跟幾年前來的感覺很不一樣,走在大街上,就兩個字——舒服!”
連日來,秦安縣全體干部職工和環衛工人及周邊群眾,集中對城鄉垃圾死角進行了清理。
在城區,由縣綜合執法局牽頭,相關單位配合,嚴格落實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包設施的責任制;針對城區亂潑亂倒、亂吐亂扔、亂貼亂畫、亂停亂放等城市“八亂”屢禁不止的問題,采取分段包干、分工協作等有效措施。連日來,清理城區主街道公共區域內的“牛皮癬”400余處,并組織臨街商鋪、單位清理各自墻面“牛皮癬”200余處;對解放路及濱河路沿線違章作業洗車店和亂潑亂倒臟水理發店進行了整改;同時,加大對城區流浪犬的整治力度,近一月抓捕收容流浪犬86只。
在劉坪鄉,把清理縣道、鄉道、集鎮街道、村主干道作為重點,對道路、衛生、經營秩序等展開了集中整治,內容包括清理道路垃圾、清理衛生死角、清運和填埋陳年垃圾等多個方面。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選好垃圾填埋場,在人口密集地段增設垃圾固定填埋點12個,配備垃圾清運簡易板車或其他車輛,在集鎮沿線安裝垃圾桶。同時,充分發揮保潔員隊伍的作用,做到各村垃圾一周兩清;進一步明確職責,完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推動農村垃圾處理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包村干部做好巡查督促工作。
葉堡鄉按照“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進行統籌規劃,抽調鄉村骨干力量20余人,由鄉上主要領導親自負責,靠前指揮,通過區域劃分,實行定干、定道、定域的責任制,近日來清理柴草68垛,砂石及垃圾共53車,拆除違章建筑10余處。同時,鄉流動保潔隊,每天對葉堡主街道及葉蓮路葉堡段進行一次普掃,發現垃圾及時處理,全面落實“一日一掃、全天保潔”的衛生清掃制度。另外,鄉上利用廣播等方式提倡文明新風,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樹立公共衛生意識,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出擊,徹底改變村莊臟、亂、差的生活環境,逐步形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好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