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7年秦安縣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以來,中醫藥事業開始成為全縣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今年以來,秦安縣以建設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為契機,積極落實中醫藥優惠政策,逐步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不斷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認真開展“四規范一提高”活動,全力推進全省中醫藥示范縣建設工作,逐步解決了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統籌城鄉,齊抓共管。秦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建設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領導小組,并從各成員單位確定1名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組建了辦公室。制定了《秦安縣建設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建設內容和保障措施。同時,全面落實了醫保、新農合的中醫藥服務優惠政策,中醫醫院住院的起付線降低30%,報銷比例提高20%。利用目錄內中藥材、地產中藥、中醫藥適宜技術、驗方和使用全省統一調劑使用的院內制劑治療疾病所產生的費用新農合予以全額報銷。編制的慢性胃炎等10個優勢病種的中醫藥協定處方及鄉村兩級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常見病多發病新農合全額報銷工作覆蓋率達100%,鄉村醫療機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工作覆蓋率達100%。通過一系列醫改政策的落實,進一步擴大了中醫藥在全縣群眾中的影響力,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在保障群眾身體健康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級共建,互促共進。秦安縣按照“加強龍頭、鞏固樞紐、夯實網底”的思路,加強中醫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建設,形成以縣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中醫藥三級服務體系。以全面提升縣中醫院龍頭作用為重點,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中醫專科,設立了標準科室,完成了中藥房煎藥室標準化建設,購置了中醫診療設備13類30種,建成了醫院信息化系統, 2010年縣中醫院被省中醫藥管理局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同時,成立了基層指導科,從技術的推廣、處方的書寫、門診日志的登記、常見病的診治等工作入手,加強了對全縣中醫藥工作的服務與指導。以推進鄉鎮衛生院中醫特色創建為重點,建成集中醫藥綜合服務一體的鄉鎮中醫館22個。村衛生室以10個“協定處方”推廣為主,每村配備了1名“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90%以上的村衛生室配備了200種以上的中草藥飲片,鄉村群眾基本養成了“看中醫、吃中藥”的習慣。全縣26個縣鄉醫療機構均設立了中醫管理科、中醫診室、理療室和中醫住院病床,能開展推拿、牽引、針灸、熏洗、蠟療等中醫適宜技術70種,食療保健技術20項。
結合實際,打造特色。秦安縣以實施名醫、名科、名院“三名”戰略為重點,積極培育中醫藥特色,大力開展創評活動,縣內中醫醫務工作者中獲得“甘肅省鄉村名中醫”稱號的有6人,“天水市名中醫”稱號的有6人,“天水市鄉村名中醫”稱號的有5人,“縣級名中醫”和“中醫世家”的評選活動正在開展之中。縣中醫院急診科、腎病科、中醫兒科先后被省中醫藥管局評為全省重點中醫專科,中醫針灸康復科推薦為全國中醫特色專科。興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千戶、中山等10個鄉鎮衛生院和34個村衛生室先后建設成為中醫藥特色單位。縣婦幼保健院組織人員系統學習《濟陰綱目》、《傅青主女科》等中醫藥理論,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女科、兒科方面的獨到優勢,大力開展中醫藥婦女兒童保健工作;興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館”,開展康復理療等中醫特色服務,日均治療患者達90人次以上。目前,縣、鄉級醫療機構均能開展中醫藥服務,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非藥物療法達到35%;428個村衛生室均能開展中醫藥服務,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農村常見病多發病達50%以上。

完善機制,健康發展。一是建立宣傳動員機制。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展板等形式,在健康教育知識推廣、健康文化墻建設和舉辦“健康沙龍”等健康促進工作中,突出中醫藥特色,將民間驗方、中醫歌訣等內容作為健康文化墻的主要內容。注重村級老中醫驗方、偏方、秘方的搜集,先后印制刊發《秦安中醫》5期3000份,印發中醫健康教育處方和健康教育資料20余種16萬余份。二是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按照“定向培養,中西醫結合,結對帶徒”的方式,制定了《秦安縣(2010-2015)中醫人才培養規劃》,推進了中醫藥人才的健康發展。先后有30名中醫藥技術人員到省中醫院、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進修學習;組織86名中醫藥技術人員分批到武山療養院學習了蠟療技術。大力開展“西醫學中醫,中醫學經典”活動及中醫“師帶徒”工作。 三是建立公共衛生服務推廣機制。注重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的作用,在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成立了中醫科,運用中醫藥預防和控制疾病,開展慢性病患者、優生優育、生殖保健、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在衛生監督所成立了中醫藥監督科,配備中醫藥人員,監督檢查考核中醫藥工作。該縣還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中藥材產業化健康發展。
在秦安縣,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發揮,實現了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全覆蓋,衛生院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特色服務全覆蓋,縣醫院西醫科室配備中醫藥技術人員全覆蓋,衛生技術人員“西醫學中醫、中醫學經典”全覆蓋,中醫參與西醫科室會診全覆蓋,城鄉居民中醫藥服務費用在新農合和社保基金報銷全覆蓋,中醫藥“治未病”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教育全覆蓋,中醫藥文化宣傳全覆蓋”的十個全覆蓋,切實降低了患者醫療費用,讓廣大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