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政治、科技、養殖、種植,一項項分類清楚地標示在書架上端,一冊冊圖書整齊地擺滿書架,前來讀書的村民絡繹不絕,他們或讀名著、或翻閱報紙、或找尋最新的科技信息,雖然人多,但不喧嘩。這樣的場景不是發生在書店或圖書館,而是在秦安縣428個行政村的 “農家書屋”里。
自2008以來,秦安縣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不斷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2011年實現工程全覆蓋,切實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

春節期間,秦安縣各鄉鎮的農家書屋十分熱鬧,這兒成了村民們最喜歡光顧的地方,他們閱讀各類科普讀物,學習科技知識,為來年的農業生產“加油充電”。
劉坪鄉黃灣村村民高遂巴說:“我家有四畝蘋果園,以前由于管理不當,致使收入不太理想。現在好了,有了農家書屋,我在這里常常看看一些果樹管理方面的書,什么時候剪枝,什么時候疏花、疏果,病蟲怎么防治,書里寫的特別清楚,我就按書上的管理果樹,效果很好。”而與他同村的圖書管理員卻有另一番感受,他熱愛文化,自愿當起了圖書管理員,他說:“我們書屋全天開放,前兩年沒人來看,后來可能大家覺得有用,慢慢人就多了,現在春節期間人最多,有看報紙的,有學技術的,還有翻文學名著的,村里人看書積極著呢!”

如今,秦安廣大群眾已把農家書屋當成學習技術、獲取知識的“充電”站。”目前,秦安縣已分期分批次建成了農家書屋433家,涉及全縣17個鄉鎮428個村,總投資1082.5萬元,每個農家書屋內配備各類圖書不少于1200冊,圖書包括社會科學、文化藝術、少兒讀物、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六大類。
農家書屋的全覆蓋有效解決了全縣農民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進一步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
從“農家書屋”開始建設時起,秦安縣就著手宣傳,通過打造示范書屋,帶動群眾積極性,并結合農民教育引導活動的開展,引導農民在農閑時進書屋學知識、學技術、獲取信息,不少農民通過學習,還成了本地有名的“土專家”“田秀才”。經過近5年的摸索和經營,秦安縣農家書屋順利了走過了從“要人來”到 “人要來”的過程,農家書屋悄然實現了華麗的轉變,真正在秦安這片沃土扎下了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