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的降雪降溫天氣,致使秦安縣農作物嚴重受災,山區降雪厚度達16厘米,全縣8.8萬畝處于開花結莢期的冬油菜壓折倒伏,5.87萬畝瓜類蔬菜幼苗凍死凍傷,初步預計經濟損失5571萬元。
為切實做好這次降雪降溫天氣的防范和災后自救工作,秦安縣農業局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行動,提前下派技術人員,及早開展宣傳動員與科學防凍技術培訓,落實各項防災減災措施,千方百計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是未雨綢繆,提前備戰。按照秦安縣政府辦公室4月23日下發的“關于做好防凍減災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縣農業局迅速啟動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制定了農作物防凍減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的技術措施,及時下發了“關于認真抓好防凍減災工作的緊急通知”。同時下派了34名技術人員包鄉蹲點,確保各項防凍減災技術措施及時進村入戶,在第一時間落實到田間地頭。
二是強化措施,積極應對。農業局及局屬各場站自23日起實行主要領導和業務骨干24小時應急值班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低溫凍害預警與低溫凍害防范措施信息,24小時保持與氣象、民政等部門和鄉政府、農情基點村的聯系溝通,利用手機短信形式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由技術專家與農情調度人員組成4個防災減災與災情調度技術小組,在災后第一時間趕赴全縣各地排查統計災情,根據各地受災情況,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受災程度制定切合實際的救災技術措施。

三是科學救災,降低損失。農業局緊急動員各鄉鎮對設施農業及時采取防風、增加加固立桿等措施,加固日光溫室棚體、草簾、地錨,防止大棚倒塌,壓實棚膜底腳,防止大風撕裂棚膜;采取及時揭簾放簾、套小棚、加蓋薄膜、火爐加熱、安置熱源、燃放百菌清煙霧劑等方法提高棚內溫度和預防病害;對已出苗的地膜瓜類蔬菜采取噴施蔬菜抗寒劑等辦法,增強抗凍能力,有條件的地方還對地膜甜瓜等高效作物采取夜間覆膜、塑料營養缽扣苗等防凍辦法,對災后缺苗田塊動員群眾及早補種、改種;植保部門要嚴密監測災后小麥病蟲害發生動向,尤其要嚴防條銹病和白粉病的侵染與蔓延,指導群眾積極開展“一噴三防”工作;要動員群眾積極抓好災后冬油菜的田間管理,及時噴施硼肥和殺菌藥物,預防病害蔓延和促進植株升級轉化,提高結實率;地膜玉米要及時放苗封口,查苗補種,并噴施驅鳥劑或人工驅鳥,減輕鳥害。(任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