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秦安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市指導意見和總體要求,在綜合分析縣情和隴城鎮改革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深入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的隴城鎮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改革方向。通過三年的改革試點,力爭使隴城鎮鄉村道路通暢率達到100%,小巷道硬化達到75%,安全飲水覆蓋率達到70%,農村危舊房改造達到全鎮總戶數的60%,土地流轉率達到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75元,公共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農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努力完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以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抓手,制定各項激勵措施,強化引導扶持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新型農民、農村實用人才、農村致富帶頭人和外出務工返鄉農民擴大生產規模,發展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指導農民依法組建各類合作社,提升合作社的帶動能力。5月份,農業局制定出臺了關于秦安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格等級認定細則,并對隴城鎮現有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進行了等級評審認定。今年上半年舉辦隴城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專題培訓1次,新發展專業大戶2戶、家庭農場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新建農業企業1家,指導錦繡家庭農場、士宏家庭農場開展家庭農場星級創建活動,提升家庭農場的示范帶動作用和經營管理水平,指導聚群樂果業專業合作社和媧皇果品專業合作社健全完善合作社內部管理制度、章程,建立財務管理、盈余分配、教育培訓等制度,并推薦這兩個專業合作社申報了省級示范項目20萬元,協調幫助街泉莊食品有限公司貸款400萬元,引進純凈水生產線3條,目前“街泉莊”牌純凈水已正式投產。

今年4月份,啟動了隴城鎮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至目前,已完成張灣、張溝、山王等20個行政村6883宗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工作,占總任務的94.5%,預計在8月初完成全部外業權屬調查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在隴城鎮山王、西關兩村全面開展,確權面積4022畝,涉及農戶589戶,公開招標北京世紀國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擔試點技術工作。目前山王村已完成前期資料處理、入戶權屬調查和實測地塊繪圖工作,實測面積2223畝,審核公示、建立登記簿、填發證書和數據建庫等工作將于9月下旬完成;西關村于7月4日啟動宣傳培訓和入戶權屬調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資料處理,入戶權屬調查275戶,實測地塊繪圖工作已全面開始,計劃年底完成全部工作任務。
止2013年底,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12萬畝,其中隴城鎮土地流轉面積0.7萬畝,流轉率達到11.8%。改革期間,隴城鎮計劃每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000畝以上,其中今年增加4000畝以上。前半年,在總結近幾年來土地流轉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辦法》,引導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通過引進天水隴源果業公司、秦安縣軍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山王村、常營村、張灣村土地4000畝,加強了隴城鎮土地流轉服務站硬件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隴城鎮土地流轉服務站和土地糾紛調解委員會工作制度及流程,在鎮便民服務大廳設立土地流轉服務窗口,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布、政策咨詢、合同簽訂指導、價格評估監測等服務,組建隴城鎮村級土地流轉信息點19個,村級土地承包糾紛調解小組22個。
在2013年清產核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集體所有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監督,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提高了農村“三資”管理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提升了農村民主理財水平。依托鎮財政所,成立了隴城鎮農村集體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對全鎮22村集體“三資”進行了重新核查匯總,縣級“三資”網絡監控系統管理員參加了全省業務培訓,建立了隴城鎮“三資”網絡監控系統和管理平臺。
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在縣試點辦的指導下,隴城鎮集中農技人員力量,依托土地流轉建成的西番坪千畝優質蘋果示范基地、上袁村航天蔬菜示范基地等8處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強與聚群樂果蔬專業合作社、天水蘭天果品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合作,采取“龍頭企業+基地+村服務站+農業專業服務隊”模式開展技術服務。同時引導本地富余勞動力和部分村農技員成立了街亭農業專業服務隊,按市場化運作方式為基地開展耕、種、收等生產服務,進行統一種植、統一防治、統一噴藥、統一采摘,實現了農戶與龍頭企業利益的雙贏。目前,隴城鎮已建成標準化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10處,招聘村農技員14人,下派縣鄉技術指導員10人,引進林果、養殖、蔬菜等新品種82個,推廣應用新技術23項,受益群眾達1.73萬人。
秦安縣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自2013年10月開始,共爭取到補助資金700萬元,重點加強對目前公共財政尚未覆蓋,以滿足農村生產生活需要為目的、以農村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設施、場所和項目的運行維護。隴城鎮今年共確定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8個,主要涉及常營、略陽、山王、西關、媧皇、鳳尾等6村,內容涵蓋村級基礎設施維護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兩個方面。目前,西關、略陽村水渠維護、西關村環境衛生整治及山王村文化廣場維護等4個項目已經完成,其它項目正在實施中,爭取3年內實現隴城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全覆蓋。

為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搭建政銀企信息交流平臺,支持全縣中小微企業發展,通過舉辦金融活動、召開金融季度例會和政銀企多層的對接等形式簽訂銀企合作項目。上半年,在銀企對接會上8家銀行與78家企業、專業經濟組織簽訂了總額達12.8億元的貸款合同。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和引導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積極協調天水市投資擔保公司及郵政儲蓄銀行天水分行,簽訂了《支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合作協議》,按照“支農專項資金+信貸資金”的模式,建立“四臺一社”融資合作機制,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融資支持,三年意向性承諾增量融資達3.6億元。隴城鎮信用合作社在農村綜合改革期間,進一步建立健全信貸管理臺賬和便民服務制度,加大對隴源果蔬、街泉莊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貸款力度,前半年涉農貸款已達400萬元。與此同時,啟動實施了隴城鎮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扶貧資金總投資55萬元,涉及張灣、略陽、陳村等3村,其中張灣村15萬元,略陽村20萬元,陳村20萬元。目前3村已成立互助社組織機構,工作制度和職責已制訂上墻,扶貧資金已撥付到村,年底可將所有資金投放到農戶。
為解決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教師隊伍不穩定、學生流動大等難題,加快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縣委、縣政府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決定在隴城鎮先行試點,實施了隴城鎮教師周轉住房及教研基地項目建設。該項目投資概算2917萬元,新征建設用地28畝,新建教師周轉房2棟144套,建筑面積8597平方米,新建集教師研討、教師培訓于一體的教研綜合樓1棟,建筑面積1833平方米,工程主體已全部封頂。建成后可使隴城學區144多名教職工集中在一起生活辦公、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并實行校車統一接送,有利于改善農村教師住宿辦公條件,穩定教師隊伍,同時可使緊缺的學科得到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縣委農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