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秦安縣各鄉鎮以問題為導向,把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作為轉變作風、確;顒映尚А⒘η笕罕姖M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結合為民服務我來做“五答”活動,進百村入千戶訪萬人,向基層尋計問策,請群眾把脈問診,密切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解民憂,通過落實整改行動,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真正讓群眾體察于形,感受于心。

千戶鄉:狠抓即知即改,強化民生保障。圍繞查擺梳理出的20條班子和168條班子成員的“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列出三批即知即改問題清單,修訂《鄉村干部職工考勤管理辦法》、《鄉村干部學習制度》,出臺《反對浪費厲行節約實施意見》、《黨政綜合辦公室工作職責和分工》、《公車使用管理制度》、《千戶鄉機關干部工作承諾限時辦結制度》,使領導干部和鄉村干部“四風”問題得到有效整治,作風明顯轉變,工作效能不斷提高。設立便民服務咨詢臺,印制惠農政策辦理流程,方便群眾辦事。深入實施“西部一梁”工程,開墾撂荒地30畝,栽植行道樹17300株,落實除草、澆水、剪枝等管護責任。針對千戶、四坪、田山三村“梯田+全膜+水窖+果園+路網”的旱作農業示范點農戶認識不高、管理技術缺乏、勞動力不足等因素、區域內果品參差不齊、不能產生應有效益的問題,邀請縣上林果技術人員枝接換優紅星和富士系列品種,組織農戶進行樹盤覆黑膜,套種黃豆等低桿作物,并與甘肅德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達成協議,對區域內480畝土地進行流轉,爭取建成優質園、標準園,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爭取千戶集鎮主街道改造提升項目147.2萬元,對集鎮主街道加寬硬化,對街道設施進行合理擺布,完成通訊管道預埋、自來水主管道移挪和分類進戶管理、電路改遷、路基水穩層鋪設和排水渠建設工程。整修維護“五大梁”主干道及部分產業路,拓寬砂化川珠村通村道路3公里,開通王嶺村王咀組通村道路1.5公里,出食村—川珠任汪組道路3.2公里,完成四坪村通暢工程0.7公里,切實解決了老百姓的出行運輸難的問題。針對千戶學區教學質量整體較差、全縣排名靠后的現狀,調整14所小學及教學點領導班子,出臺教師管理辦法和教學考核辦法,推行優質課競賽等促教促學活動,提高了教師積極性,取得了較好效果。爭取到省工商局“雙聯”項目資金80余萬元,配套曹灣村綜合服務中心辦公設施,建成1400平方米文化廣場和文化舞臺,增強了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改造提升劉莊村陣地,整合各功能設施,方便黨員群眾辦事、議事。

蓮花鎮:凝聚發展正能量,譜寫民生新篇章。針對鄉鎮干部懶、散、庸和工作不到崗、不作為的現狀,制定干部管理辦法、干部工作考核和獎懲激勵辦法。針對蓮花群眾對政府工作抵觸情緒大,群眾工作開展難的現狀,采取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帶頭示范,順民心、得人心、干急事、做實事,就涉及全鎮基礎教育、鎮區環境綜合治理、桑川村美麗鄉村建設、鎮區“東擴”等重點工作,先后六次召開鎮區、川道區干部群眾座談會,真心聽取群眾意見,凝聚民心民意。結合桑川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郭河市級美麗鄉村建設,對全鎮蔡蓮公路沿線5公里居民區公路兩旁亂搭亂建、公路沿線打碾小麥進行綜合整治,拆除桑川至郭河公路沿線殘垣斷壁21處,整修文化墻面1800平方米,修建文化廣場周邊景觀護堤600多平方米,修建公路道牙景觀1750米,完善文化廣場健身配套設施和籃球場、羽毛球場塑膠場地。實施馮溝村96戶528人的易地搬遷項目及仁義村委會陣地文化廣場建設項目。開展全長約1公里鎮區“東擴”工程,拆遷76戶,規劃設計和28畝土地征用工作。實施鎮區主街道綠化及通訊線路改造工程,在高樓、桑川、槐龍三村完成小巷道硬化8條共計16000多平方米,在好地南山灣流域實施500畝的土地整理項目,在吳灣、馬曲、高樓、灣兒、湫果、好地等6村通暢工程路面栽植行道樹8700株,在蔡蓮路沿線補植5000株。制定《村級農技服務員管理辦法》,對鎮區內36公里行道樹進行劃段包干管理。制定《機關后勤管理制度》,對車輛、辦公用品、機關食堂等進行嚴格管理。針對校舍危房較多的實際情況,多方籌資20多萬元對7所學校大門、院墻、屋頂、路面進行修繕。

王尹鄉: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堅持“梯田+全膜+林果+路網+節灌”的“五位一體”旱作農業發展模式,在南山李莊、西王新修梯田流域,積極推廣春季頂凌覆膜3000畝,完成標準化果樹定植3000畝,全面建成了李莊優質蘋果精品示范區,南山優質蘋果建園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同時,通過招商引資,新建天水忠農牲畜繁育有限公司和秦安恒達專業合作社兩處養羊基地,帶動促進了全鄉養殖業發展。在南山萬畝優質蘋果基地姚溝示范區,創建精細化示范園400畝,鋪設黑膜400畝,并配套安裝殺蟲燈,懸掛粘蟲板,在郭山、付山示范點創建的基礎上,集中開展除草、整地、施肥等精細化創建活動,依托蘋果、蜜桃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技術服務隊,先后邀請市、縣果樹專家,在姚溝、李磨、孫灣、郭山等流域培訓果農4000多人(次),切實提高了果園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依托南小河王尹段河道工程,建成王川便民橋一座,方便群眾出行。結合全縣行道樹管護工作,堅持“亮化、凈化、綠化、美化”的“四化”標準,組織鄉村干部及廣大黨員群眾在公路沿線、村莊巷內、房前屋后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管護行道樹5萬株,栽植補植行道樹24公里23000余株,拉水澆灌3次,切實美化優化了鄉村環境。實施胡坪、王川、付山、姚溝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并配套完成文化廣場建設,有效保障了村級活動場所“五個中心”作用的發揮。深入開展“走一線進站點強管用促發展”活動,充分利用遠教站點培訓黨員群眾達2300人(次)。采取黨組織自查、上級黨組織點評、干部群眾評議的方式,使3個班子凝聚力不強、服務能力較弱、工作開展不到位的軟弱渙散黨組織進行整頓。通過制定整改方案,明細整改措施,確定整改時限,切實整改西王村、趙梁村及中心小學黨支部存在的各類問題。對趙梁村工作不力的個別村干部進行免職,并全鄉通報。對一些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做到即知即改。選派2名優秀黨員干部、1名大學生村官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提高了黨員干部和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的能力和水平。開展“五聯五幫”活動,在西王、胡坪、姚溝、郝康、陶楊五村高標準種植全膜洋芋、胡蘿卜、大白菜等高原夏菜2400畝,實現了幼樹間作套種和群眾增收兩不誤。在胡坪、姚溝村栽植行道樹5600株,在胡坪、姚溝、付山、王川、李磨、尹川文化廣場及尹川街區安裝太陽能燈42盞,切實優化美化了環境。針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和聯系服務群眾不深入等問題,落實首問責任、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制度,積極開展代辦服務、承諾服務,深入開展黨員干部“進百村入千戶訪萬人”活動。同時,從制度機制建設入手,制定和修訂完善鄉村干部履職公開承諾、責任追究等制度8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