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四項活動”搭平臺為群眾排憂解難
在黨的群眾路線開展以來,天水市秦安縣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走過場的重要抓手,通過“四項活動”搭平臺、建機制,全面破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謀利益。

一是“百千萬”活動知民情。為了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征求黨員干部“四風”方面、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方面、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方面的意見建議,秦安縣從2014年4月開始,組織鄉村黨員干部深入轄區村組,在全縣17個鄉鎮的428個行政村全面開展了“進百村入千戶訪萬人”活動,截止面前已走訪群眾72900多戶30余萬人。在走訪活動中,黨員干部詳細記錄民情日記,真心聽取意見建議,認真歸納梳理“四風”問題,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通過共建共享、覆蓋城鄉的縣、鄉、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代辦服務,實現“好辦事、辦好事”,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的問題;通過規范黨組織生活、加強村干部教育管理、黨務政務公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切實解決村級班子軟弱渙散的問題。
二是“志愿服務”活動暖民心。此外,秦安縣把深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作為推動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深化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有力抓手,變“干部動嘴、群眾跑腿”為“群眾動嘴、干部跑腿”,全縣各單位結合各自工作職責,印制便民服務卡、政策明白卡、工作連心卡等,進社區、入住戶發放到群眾手中,方便群眾辦事,接受群眾監督。根據行業、系統特點和黨員個人特長,通過“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三單服務模式,搭建“說事、解困、義工、共建”四個平臺,全縣1729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分赴6個社區與4593名受援家庭結成幫扶對子,認領公益服務崗位64個,積極為社區辦實事、為居民辦好事。至目前,6個社區緊緊圍繞“圓夢計劃”、“暖心工程”、“科普服務”、“文藝宣傳”和“關愛行動”等主題的18項服務內容積極開展活動,設立黨員志愿者服務崗48個,成立志愿者服務隊6支,以“朋友式”的交往、“親情式”的幫扶,為社區居民幫解難題350多個,提供免費醫療咨詢服務和義診活動14次,發放健康科普宣傳資料21000多份,惠及群眾2.3萬人次。
三是“扶貧攻堅”行動解民憂。緊緊圍繞甘肅省“1236”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截止目前,秦安縣共完成國家扶貧資金投資626.1萬元,全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32.28萬人減少到25.41萬人,共減貧6.87萬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3294元增加到4430元,凈增1136元,年增長15%以上,有效解決了部分農民生計困難、技術落后、資金短缺等困擾,為農民發家致富解除后顧之憂。
四是“雙聯”行動惠民生。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秦安縣充分利用省市“雙聯”單位的教育資源優勢,舉辦各類“送教下鄉”活動,由縣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和“雙聯辦”牽頭,省人社廳、蘭州城市學院、天水師范學院分別在各自聯系點舉辦果樹管理培訓班、務工技能培訓班5期400人次,幼兒教師培訓班3期1200人次,“果品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培訓班3期,受訓果農1500人次。縣鄉兩級“雙聯”單位及“雙聯”干部把服務群眾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到鄉村農戶和田間地頭,全面調研制定幫扶計劃,助春耕促夏收,從頂凌覆膜、春季防疫、果農培訓、百里生態文化長廊建設等工作,通過黨員干部的積極參與,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和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中,鍛煉了干部,轉變了干部作風,實現了“雙聯”行動與教育實踐活動同步推進。(高增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