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問題整改”是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一把重要“尺子”。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后,秦安縣以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作風建設,用實實在在的整改效果讓群眾看到了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整改進行時】
秦安縣畜牧局圍繞三類問題抓整改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秦安縣畜牧局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以畜牧科學發展示范點和標準化養殖場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改進機關作風,著力轉變畜牧發展方式,促進畜牧業優化升級,努力以整改的實效取信于民,讓群眾不斷看到作風變化新氣象、為民服務新形象。

“四風問題”先行改。針對文風會風問題,堅持常規性工作不發文、少發文的原則,有效控制發文數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嚴控會議數量和規模,提倡“一會多議”新模式,即在一次會議上將一段時期內主要開展的工作全部講清,全面提高工作效率。為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對運輸、定點屠宰、監督檢查等窗口崗位公開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收費標準、服務時限。每位監督員、檢疫員都根據各自的崗位提出操作性強、便于監督的整改措施,做到著裝整齊、掛牌上崗、亮證執法。制定《考勤工作制度》,嚴格考勤管理,禁止代簽,將干部職工考勤情況納入局年終個人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在“動物防疫合格證”辦理方面,實行首問負責制和提前告知制,并安排人員現場進行指導,快速辦結。

“突出問題”合力改。針對與群眾交流少,不了解群眾需要怎樣的服務,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不深入等突出問題,多次召集生豬經銷商和養殖戶座談,直接交流,解決心中困惑,引導養殖戶科學發展生豬養殖,制定出臺《秦安縣草食畜牧業貸款貼息實施意見》,采取3戶聯保、財政供養人員擔保、財產抵押等形式,向107戶養殖戶發放貸款1070萬元,種植優質紫花苜蓿10445畝。以1個市級、2個縣級科學發展示范點為龍頭,新建規模養殖場11個,發展規模養殖戶60戶。把抗災保畜和發展生產有機結合,舉辦各類養殖技術培訓班10期,補充村級動物防疫員116名,發放各類養殖技術資料5000份(冊),培訓養殖戶500人(次)。扎實開展動物防疫工作,新增產地檢疫示范鄉2個,發放各類疫苗259萬份,下發藥棉、碘酊、酒精、注射器、注射針頭、消毒劑、動物免疫操作手冊、動物免疫防制手冊、動物免疫檔案、宣傳鋁板等防疫物資26500余冊,免疫各類畜禽32.1萬頭(只),積極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農戶家中與養殖戶交談以及到養殖場區現場一對一技術培訓,全面掌握養殖戶需求,從養殖管理,動物防疫以及疫病診治等各方面進行實地指導,對15個農貿交易市場、1個屠宰場(點)和32個規模養殖場進行消毒滅源,努力提高畜牧養殖場(戶)科學飼養管理水平。

“熱點問題”強力改。針對病死畜禽及其產品進入屠宰、流通、加工等環節的熱點問題,健全生物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范規范與實驗操作規程,完善實驗記錄與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制度等各種制度,積極調整屠宰檢疫人員結構,畜禽無害化處理實行日報制和屠宰檢疫崗位責任制,派駐3名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動物檢疫員進駐定點屠宰場進行屠宰檢疫,嚴格屠宰檢疫管理制度,嚴把動物入場關、同步檢疫關、宰后處理關、無害化處理監督關,處理病死生豬452頭,屠宰檢疫生豬2880頭。專門組織技術人員對養羊密集區、規模養殖區、交通沿線小反芻獸疫疫情開展拉網式排查,排查養羊戶2512戶,累計排查羊59450只,發放菌消全敵和百毒殺消毒液20箱,免疫小反芻獸疫疫苗5萬頭份,完成抗體檢測1000余份,“兩病”監測7860份。規范獸藥、飼料市場秩序,加大對動物養殖、屠宰、經營、運輸等環節和畜牧業投入品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全縣12家獸藥GSP認證企業和56家規模養殖場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獸藥產品420種,沒收各種過期獸藥10個品種48盒(袋)3000余元,辦理動物衛生監督違法案件3起,獸藥飼料違法案件3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