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問題整改”是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一把重要“尺子”。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后,秦安縣以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作風建設,用實實在在的整改效果讓群眾看到了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整改進行時】
心系群眾辦實事 回應關切抓整改
——秦安縣緊盯秦南路民生問題抓整改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秦安縣在積極回應群眾所盼上下功夫,把落實民生項目、解決民生訴求作為踐行群眾路線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抓緊抓實,按照事情輕重緩急,對號入座,明確責任,掛牌督辦。尤其是針對廣大群眾反映最強烈的、關注最集中的秦南路改擴建工程民生現實問題,縣委專題研究部署,定任務,定時限,靠責任,促進工作落實,讓群眾真正得實惠。
為進一步改善城南片區群眾的居住環境,徹底解決縣一中師生的通行等問題, 2014年2月20日,秦安縣向群眾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出爐”,縣委、縣政府決定對秦南路實施改擴建工程。改擴建的秦南路市政道路北起南小河橋南側,南至花船子,道路全長3.4公里,是連接秦安縣主城區和城南區域的交通干道。

秦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秦南路建設工作,曾先后10次主持召開秦南路拆遷改造問題整改分析專題會、工作推進會,專題討論制定《秦安縣城南片區改造農戶安置補償方案》、《秦安縣城南片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方案》、《秦安縣城南片區綜合改造征收安置補償補充規定》,成立領導小組和項目指揮部,由縣政府常務副縣長任佩光、政法委書記楊喜春、興國鎮黨委書記楊棟三名縣委常委親自包抓,協調推進,倒排工期,掛牌督辦,抓住工程建設的重要工序、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分清輕重緩急,合理調配資源,精心組織施工,清理拆除各類違章建筑,大力整治秦南路亂搭亂建、占道經營、運輸車輛拋灑沙石等行為,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南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刑泉、王新、豐樂、風山、南關等村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等突出問題,秦安縣不回避、不等待、不觀望,堅持“改”字當頭,把思想上“深改”、作風上“快改”與工作上“實改”結合起來,實行單位“一把手”主動認領、縣委常委包點領導對口交辦、部門聯合整改的工作機制。

針對影響群眾日常通行、影響征收改造安置補償工作、部分被征收改造戶存在抵觸情緒,致使工作遇到阻力等具體問題,縣四大組織主要領導深入工程沿線,就征地拆遷安置、方便群眾出行等作出具體安排,住建局、國土局、執法局、興國鎮等相關單位270多名工作人員積極對接拆遷村組,深入基層一線入戶宣傳縣委、縣政府的相關決策、舉措;全面宣傳征收、改造安置補償工作的政策、安置辦法,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形成了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生動局面。
至目前,房屋征收工作已簽約住宅類168戶,依法強制執行違法占地14戶,占總征收改造任務的94.3%,支付安置補償資金12955.26萬元,敷設雨水主管道910米、支管430米,栽植道牙1300米,清理道路沿線建筑垃圾12900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