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秦安縣人社局以窗口單位改進作風專項行動為契機,通過強措施,提效能,改作風,大力開展“精細化、高效化、透明化、規范化服務,著力打造群眾滿意的“窗口”。

延伸觸角,突出服務精細化。一是配備專職引導員。針對辦事群眾找窗口困難等問題,在一樓大廳門口設立咨詢服務臺,配備專職引導員,大廳內實行領導干部輪流值班,隨時當場協調解決問題。二是制作告知雙聯單。在各窗口制作業務辦理告知雙聯單,明確了辦理事項需要的全部材料,公開責任領導、工作人員的聯系電話和監督電話,一式兩聯,一份留存窗口單位,一份交辦事群眾,使群眾辦事更加方便。三是開展便捷服務。針對轉院、工傷等緊急事務設立假期咨詢臺,方便群眾在雙休日、節假日辦理;針對老弱病殘者開展個性化服務,全程代寫、代辦、代理,解決弱勢群體的不同困難;針對等候辦理的群眾,在辦事窗口前安放16把小凳子,配置了兩臺飲水機,提供一次性口杯,最大限度為服務對象提供便捷服務。四是延伸服務觸角。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廣泛開展延時服務、上門服務、預約服務、休息日服務、綠色通道服務。開展互聯網“人臉識別技術”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不出村、社辦理服務,被服務對象可以就近辦理各種手續和身份認證;開展“進企業、進醫院、進社區、進農村,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送服務”的“四進四送”活動,現場辦理群眾反映問題400多個,援助1360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就業,協調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213.76萬元;在各行政村設立人社工作專欄,對勞務信息、社保政策、享受待遇及時進行宣傳公開,把就業援助、勞務輸轉、社會保險等延伸到了基層。

優化程序,突出服務高效化。一是合理設置窗口。按照辦事程序銜接緊密,相互制約的思路,科學設置崗位和職責,在一樓大廳設立社會保險、勞動監察、勞務輸轉、勞動就業、人才交流五類14個窗口。在二樓大廳設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勞動就業社區服務平臺三類16個窗口,分流了辦事人群,提高了辦事效率。二是簡化業務流程。在窗口建設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對好的方法予以提煉歸納,對工作運行過程從受理、辦理到辦結的每一環節,全面梳理優化,形成了一套務實管用、富有效率、便民利民的服務制度。做到特殊患者住院只需第一次登記,再次住院僅需電話告知即可,對凡符合條件,申請辦理和換發《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在10個工作日內辦結,城鎮居民、城鎮職工異地患者住院費用15個工作日內審核結算完畢等,共簡化業務程序9項,極大地解決了手續繁雜、資料繁多、效率不高的問題。
陽光作業,突出服務透明化。一是深化政務公開。系統各窗口將業務辦理流程、工作制度、工作職責、辦理依據張貼在辦公室醒目位置。在電子顯示屏滾動顯示人社工作政策。在顯眼位置設立了黨務政務公開欄,對各項工作從辦事程序、辦事依據、辦事時限、辦事結果全程公開,做到長期性工作固定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使政務充滿“陽光”,真正“透明”。二是亮明服務承諾。局主要領導在縣電視臺從窗口服務、工作紀律、服務用語、人社工作四個方面向社會鄭重作出了承諾。每個窗口工作人員也承諾做到“四亮明”,亮明自己的辦事窗口,亮明身份、亮明職責、亮明標準,以接受服務對象的監督。

完善制度,突出服務規范化。一是制定服務規范。堅持以人為本,制作了文明用語牌,文明公約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牌,開展微笑服務、文明服務,規定并推行41條窗口服務用語。要求廣大干部職工服務過程中表達清晰準確,語氣親切溫和,穿著整齊,坐姿端正,立姿文雅,行姿穩重,嚴格禁止“生、冷、硬、噌”,切實增進與群眾感情,提供溫暖貼心服務。二是制定服務規范。服務大廳實行領導干部輪流值班,制定了大廳值班制度、引導員工作職責。制定窗口單位服務規范和紀律要求,修訂完善了首問負責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等13項人社工作制度,使窗口服務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極大地提升了服務質量和水平。三是嚴肅工作紀律。嚴格執行《秦安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十嚴禁”規定》,嚴格落實窗口服務“二十個禁止”,嚴格按照政策規定、業務流程和崗位職責要求向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對超越職責權限的事項要及時請示。對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堅持抓早、抓小,早發現、早引導,對違反者堅決以制度規定追究責任,引導、促使他們在主動熱情服務中依法辦事,在充分履職盡責中密切聯系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