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筆者走進位于秦安縣五營鄉薄河村的金土地蛋雞養殖場,其現代化的養殖模式讓筆者“大開眼界”。寬敞明亮的廠房整齊排列的圈籠一眼望不到頭。整個雞場內雖然養殖了上萬只蛋雞,但聞不到臭烘烘的雞糞味,養殖場內的自動化設備更是引人注意,偌大的雞場內看不到養殖人員忙碌的身影,只見一名身穿藍大褂的工作人員輕輕按動電鈕,給雞喂食、加料、通風、調溫等環節一氣呵成,不到20分鐘1萬多只雞的喂養任務就輕松搞定。
“普通的養雞場養雞不僅耗時且耗費人力物力,以前一個工人給10000只雞喂食需要整整4個鐘頭。現在可好了,通過機器喂食,只需20分鐘就可以完成。”養殖基地負責人薄力力講道,該養殖場自從投入新設備后,大大提高了蛋雞成活率和產量。1萬只蛋雞僅用一個工人就可以全部照看,就連清理糞便都是自動化的,短短幾分鐘時間就可以把雞圈內的糞便清理一空,既節約勞務成本,又降低疫情風險。同時,被清理出來的糞便將集中進行發酵,用作灌溉農田的肥料。

全縣類似這種經營模式的養殖場開始不斷涌現,逐漸告別傳統養殖的觀念,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養殖場受到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走上了“高大上”的路子。
確定目標,讓畜牧產業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今年以來,秦安縣畜牧獸醫工作按照“12345”工作思路,堅持擴量提質生豬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優勢產業和盤大盤強特色產業三個方向,抓好畜牧產業發展、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及生態循環養殖四項工作,實現保供給、保增收、保質量、保安全、保生態五項目標。

截至目前,全縣畜禽飼養量達429.64萬頭(只),其中畜禽存欄228.76萬頭(只),出欄200.88萬頭(只)。豬飼養量81.6萬頭,其中存欄35.5萬頭(能繁母豬2萬頭),出欄46.1萬頭;雞飼養量328萬只,其中存欄179萬只,出欄149萬只;牛飼養量7.2萬頭,其中存欄5.22萬頭(奶牛0.08萬頭),出欄1.98萬頭;羊飼養量12.84萬只,其中存欄9.04萬只,出欄3.8萬只。肉蛋奶總產量5.68萬噸,牧業產值、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分別達5.1億元、850元,同期分別比上年增長8.3%和18%。預計12月底畜禽飼養量將達到442.82萬頭(只),肉蛋奶總產量6.2萬噸,牧業產值、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分別達到7.2億元、880元,同期分別比上年增長8.6%和18.2%。
項目推進,讓標準化養殖場安家落戶
秦安縣畜牧部門積極組織各規模養殖場戶按要求申報項目,并指導項目單位按照批復計劃實施項目。截至目前,全縣共爭取各項類畜牧項目7個共計170萬元。其中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2個20萬元,生豬、家禽、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及技術培訓補助項目2個30萬元,蔬菜標準化創建和畜禽漁業標準化健康養殖項目1個50萬元,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2個70萬元。全縣新建規模養殖場共計11個,其中:肉羊規模養殖場5個,生豬規模養殖場3個,蛋雞規模養殖場3個。新建的11個養殖場已于10月底全部建成投產。至目前,全縣規模養殖場累計達207個。

強化防疫,為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秦安縣的動物防疫工作繼續以“一疫”、“三瘟”、“四病”、“四蟲”為重點,在搞好千家萬戶防疫工作的同時,重點抓了種畜禽場、規模養殖場(戶)、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村、集鎮周圍、川區和公路沿線的防疫工作。豬、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達99.8%,耳標佩戴率達99.8%;豬藍耳病免疫密度達99.5%;豬瘟平均免疫密度達99.2%;雞禽流感免疫密度達99.9%;雞新城疫平均免疫密度密度達96.2%(川道、公路沿線免疫密度達100%);應免區免疫密度達95%以上,建檔率達100%,至目前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加大培訓,提高養殖戶科學養殖水平
為提高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今年以來,該縣繼續加大養殖培訓力度,截至目前,全縣共舉辦舉辦各類養殖技術培訓班30期,發放給類養殖技術資料5000份(冊),培訓養殖戶4000人(次)。“這些年,畜牧獸醫站的技術人員堅持為我們做好服務,并且隨叫隨到,好得很喲。”五營鄉馬川村馬建順說起畜牧技術服務時滿臉堆笑。
據了解,為讓養殖戶掌握過硬的養殖技術,該縣每年都有針對性的組織養殖戶進行各類技術培訓,并從畜牧獸醫局抽調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服務,實行分片現場跟蹤指導負責制,形成了縣鄉村組戶五級服務體系,技術人員隨叫隨到,及時解決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