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骨病折磨11年,經歷8次大手術,堅持上學不輟
秦安“瓷娃娃”,求學路在奶奶背上延伸

放學了,奶奶推成柯去吃午飯。

從出生起,磕碰就折、伸腿就裂的病癥如同漫長而無休止的夢魘折磨著小成柯,同時,也讓一個殷實的農家因此債臺高筑,親人間聚少離多。即便這樣,令他高興的是,雖說經歷了8次大手術,但從未離開過他熱愛的課堂。
為了和同齡孩子一樣去讀書識字,年邁的奶奶用她佝僂而又寬厚的脊背撐起了小成柯的上學路。寒暑往來,風雨無阻。
1.出生嬰兒易骨折愁煞家人
4月8日,一場春雪過后天氣乍暖還寒。
上午10時許,在秦安縣王尹鄉成家小莊“成小小學”,記者見到課間休息的小成柯時,他正趴在課桌上用紙疊著什么。今年11歲的他讀三年級,看起來活潑可愛,眼神里露出幾分頑皮。
說起年幼的孫子所受的苦楚,小成柯的奶奶尹淑香哽咽著說:“孩子從小到大腿常斷著,擱在誰身上都受不了啊!”據老人回憶,小成柯出生后第17天,不吃不喝,日夜啼哭讓家人坐臥不寧。第二天,奶奶抱著小成柯到鄉衛生院檢查,被告知病因不明,看不了。隨后,奶奶又抱著孩子到縣、市醫院求醫問藥,結果,大夫檢查后說娃的左腿斷著呢,讓回家好好靜養去。
后來,為了盡可能地降低孩子骨折的風險,孩子的爺爺專門按孫子的身形大小做了塊木板,看病時,就將整塊木板連同孩子一起抱起來。孩子長到40天時,為了弄清病情,尹淑香又帶孩子到蘭州檢查醫治,但無結果。
尹淑香說:“從出生到5歲前,因為骨頭易折,娃伸個腿轉個身都有可能傷著自己!”
在小成柯出生之前,尹淑香家務著十幾畝果園,家道殷實。可自從這個孩子出生后,家中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為給孩子看病,他們家開始入不敷出、債臺高筑。
2.歷經8次大手術病情好轉
小成柯5歲那年,家人意外得知,天津有一家專治這種病的醫院。父母趕緊帶著小成柯在天津第一次接受了正規治療。此次就診,家人才準確得知孩子所得的病系“脆骨癥”,俗稱“瓷娃娃”。由于無法自行活動缺少鍛煉,當時檢查時,小成柯的左腿比右腿短約3厘米,且一碰就折,醫院給其做了腿內鋼針固定手術。隨著身高的不斷增長,成柯經歷的手術次數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年僅11歲的他已經歷了8次大手術。
據奶奶講,11歲的小成柯是在鋼針石膏的陪伴下長大的,截至目前,他從未獨立穿過一次衣服,更未獨立洗過一次澡、上過一次廁所,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對于小成柯來說則是一種奢侈。
惟一讓尹淑香一家感到安慰的是,經過多方治療,成柯的病情大有好轉,骨折的次數逐漸少了許多。
3.奶奶背孫子去上學感動鄉鄰
雷老師說,小成柯是她從教以來遇到的最為特殊的孩子。為了便于照顧,從孩子進校園的那天起,孩子的奶奶就形影不離。
據了解,4年前,從尹淑香第一次把孫子背進學校至今,奶奶的背便成了小成柯最為溫暖的依賴。
為了上學,無論雷雨交加還是大雪紛飛,老奶奶日復一日,背著他去學校。隨著年齡的增長,去年,她實在背不動了,就用手推車推著他,天天如此,年年依舊。
面對如此一名學生,班主任雷聰慧透著一種憐愛:“這種折磨就是大人也未必能夠承受,但這個孩子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每次去天津回來后,他還把所見所聞說給身邊的同學聽,非常陽光。”老師說,一年級時,小成柯做手術回來后功課耽擱了許多,只好留了一級,自那以后,他的手術一般都選在寒暑假去做。正常開學時,小成柯仿佛忘記了剛剛手術后的疼痛,每次都會開心地回到課堂,費力地將他稚嫩的畫捧到老師面前。只有在他玩得開心的時候,他一臉純真的笑容會將歷經的痛苦暫時拋到腦后。
奶奶背著孫子上學的情景也深深地定格在村民的腦海中,無論是當地村民還是學校師生,無不為這家人的堅強和樂觀感動,盡可能地去幫助這個堅強的孩子。
4.多方關愛下“瓷娃娃”站起來了
尹淑香回憶說,去年,當地政府得知他們家的遭遇后,給小成柯捐了一輛輪椅,同時將這個家列為因病返貧的特困家庭,給予一定的關愛和慰問。與此同時,成小小學為了便于老奶奶在校照料孩子,特意讓她在學校食堂幫灶,除每月發給她幾百元工資外,還特意騰出一間房間供奶奶、孫子中午休息,這些幫助大大減輕了老人的勞累奔波,讓她感激不已。
尹淑香說,經過多年治療,成柯現在可以在家人的攙扶下,慢慢站起來了,然而距離他以后能夠獨立生活,還要面臨至少4次的腿部矯正手術。“今年暑假又要去做手術,每次費用至少都要四五萬元,現在已經花了40多萬元醫療費,真不知這筆錢從何而來。”尹淑香看著孫子笑呵呵的樣子,愁腸百結。
文/圖本報首席記者王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