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心安方能業安
秦安縣隴城教育園區改革試點的啟示

一家四口擠在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擠就是10年,秦安縣隴城中心小學教師楊小莉帶著孩子在這里教書,丈夫每天還得趕早摸黑到秦安縣另一個鄉任教。
辛苦已經化成習慣,但隴城鎮拔地而起的教育園區讓她看到了新希望。“以后,住進這里的公寓,在寬敞的教學樓里備課,既有了社會尊嚴,又有了家的感覺。”
扎根山鄉育桃李,是每一個有志于農村教育的老師的崇高追求。秦安縣隴城教育園區的項目建設、改革設計,更探索出了一條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實現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路徑。
今后,全鎮小學教師將被集中安置在園區居住,實行統一食宿、統一辦公、統一管理。由政府統一配備車輛及司機,負責每天接送教師白天到學校上課,晚上在園區食宿。
學生不動教師動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媧皇故里”之稱的隴城鎮位于秦安縣北部,距縣城45公里。2014年6月,隴城鎮被天水市確定為全市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鄉鎮,全鎮現有完小7所,教學點14個,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教職工142人,小學在校學生1976人。
“我們鎮中小學布局比較分散,除8所分布在川區,其余16所學校均分布在偏遠山區。那里的教師吃、住條件很差,生活十分艱苦,給教師力量均衡配置帶來很大困難。”秦安縣隴城學區校長萬致明說。
由于山區自然環境差,年輕教師為方便解決婚姻問題,想進縣城或川區學校,中年教師想帶子女到條件好的學校上學,老年教師因食宿等生活條件限制,也想調到交通、食宿方便,條件較好的學校,從而導致教師隊伍不穩定。
另一方面,學生都想轉到辦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學校上學,流動趨勢不斷加大。學生越少,教師的教學信心越不足,造成了山區教學的惡性循環。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傳統辦法是接送學生。秦安縣委、縣政府逆向思維,給出的回答是:學生不動教師動。
要想學生不動,師資力量必須實現家門口均衡化。怎么均衡?秦安縣的辦法是,集中教師、均衡配置、巡回走教。“就像一只手,把五指攥起來握成拳,再打出去,力量自然就大了許多。”秦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程江芬形象地說。
這樣一來,“教師動”的第一步就成了集中。鎮里不論多遠的學校的教師都可以住進隴城教育園區新建的公租房里。第二步,就是“打出去”。配套成立的園區教師管理中心將對全學區小學(含幼兒園)教師統一管理,打破校際界限,專車配送師資力量,實行統一協調管理。
質量提升成本小
“變接送學生為接送教師,這一逆向思維的好處在于有利于集中開展教研活動,教師間互相取長補短,大家都能得到提高。”隴城鎮黨委書記董文海告訴記者,以前各個村的教師幾年都見不上一面,更沒有切磋業務的機會。
據介紹,園區教研教改室專門負責制訂學區教育教學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劃,探索創新辦學模式,安排學區教師培訓、開展教學交流、教研教改活動。
教師的管理,以前是確定到學校,屬單位人,現在教師的管理就由單位人變成了學區人。園區實行的整合師資后的配送制,則讓山村教師們由“固定人”變成了“公共人”。
成為“公共人”的教師,由鎮政府和學區按各小學教師的余缺情況統一調整,教學點所需教師由所分包的完全小學派教師輪流包教。特別是農村缺少英語及音體美等專業教師,通過資源整合,接送這些專業教師以巡回走教的形式促進全鎮各校學生均等享受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江蘇徐州人王方方曾在隴城偏遠的教學點支教過一年。她說,那里沒有教研活動,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到英語課,就只能靠錄音機了,因為沒有音體美等專業教師,從沒搞過像樣的校園文化活動。
“以前,教師也特別辛苦,得全天候上課。”曾在鎮上最艱苦的崇仁教學點帶過課的張福魁說,僅有的兩個教師,什么課都得帶。
“現在好了,我們馬上就可以在一起相互學習了。”在采訪中,很多教學點的教師都有共同的心聲。
“逆向思維還降低了成本。”董文海告訴記者,學區車輛有限,山區廣闊,集中教師相對于集中學生而言更經濟,更有操作性。他們統計估算的結果是,每天接送學生上下學,需接送的學生有387人,每天費用為4200元,如早晚接送教師到距離較遠的學校上下班,每天費用為1200元。
董文海說,更為重要的是,此舉有利于山區學校的保學控輟,由于山區學校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學生轉學、輟學的現象就少了。
心安方能談業安
27歲的董曉峰是待房成家一族,他家在葉堡鄉,對象在五營鄉當教師,自己又在隴城鎮教書。“結婚需要房子,能住上園區寬敞而功能完善的新房,在這里教一輩子書也心安了。”
他告訴記者,他去看過幾次準備入住的新樓,80多平方米的房子,感覺很滿意。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秦安縣隴城鎮教育園區建設現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7月底完工,秋季開學教師有望入住。
隴城鎮教育園區建設規劃為住宅、辦公區及園區內食堂、鍋爐房建設,設計總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新建教師公共租賃住房2棟96套,新建用于教師開展教研、教師培訓的教研綜合樓1棟,配套建設大門、圍墻、鍋爐房、場地硬化等附屬工程。
據介紹,園區將與入住教師簽訂住房協議,教師只有使用權。
為了確保園區秋季開學時投入使用,縣上在加快園區硬件建設的同時,正在研究制定園區運轉方案和管理配套措施,教育園區建成后,成立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對教育園區的管理,教師按學校分成10個組,由各小組具體負責教師食宿、娛樂、集體辦公等的管理。
在記者采訪的當天,秦安縣還連夜開會研究接送教師的最佳線路,最后確定了4條線路。